粮食安全为什么丝毫不能放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成绩来之不易,但与2017年比,减少74亿斤,下降0.6%。”在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指出,“粮食不可能每年都增加,但是我们的总产量已经连续出现下跌。这一点,我们要心中有数。”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出强烈信号,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这既是今明两年的要求,也是长期性的战略安排。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的情况下,中央再次强调粮食安全,要求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施到位,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其政策深意值得高度重视。

种植面积和产量双降

根据最新农业普查,国家统计局调整过去的粮食产量数据显示,2016~2018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出现下降。为了准确掌握粮食市场动向,2018年入冬以来,相关部门密集调研各地粮食市场变化。调研基本情况显示,粮食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出现下降,去库存力度比预期快得多。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以小麦和稻谷为主的口粮,近些年我们基本做到了绝对安全甚至供大于求,有一些品种产量则存在波动。以玉米(1862, 6.00, 0.32%)为例,库存最多的时候一度超过当时一年的产量。但是我国粮食需求之大、变化之快,很难预料。

《了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基层采访了解到,2018年,仅东北玉米库存就去掉了1亿吨,这相当于半年的玉米产量。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产能来看,实际上用一年半的产能保证了2018年玉米需求能够平稳运行。采访中,专家指出,目前玉米库存不到1亿吨,2019年确保供需平稳,需提前谋划。

记者在产粮大省黑龙江了解到,一些地方最近几年大干快上了很多玉米加工项目。粮食收储人员介绍说,去年秋粮收购以来,玉米和大豆(3408, -8.00, -0.23%)的收购量减幅较大,玉米减幅约30%,大豆减幅48%左右。原因之一是本省2018年“去库存”力度加大,企业购买储备的陈粮较多。

专家指出,近年“镰刀弯”地区减种玉米5000万亩加上价格变化等,成为影响玉米库存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及,一些品种,比如稻谷,目前看库存量较大,但库存消化起来也很快。如果粮食涨价预期增强,居民、贸易企业同步存粮,粮价有可能超预期波动。

因此,“我们对粮食供求形势的判断不能过于乐观,必须加强粮食的产能建设,必须稳住粮食的产能。”韩俊强调。

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

“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陈锡文说,“‘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这句话分量非常重。”

对于一些人看到粮食连续丰收、认为粮食安全无虞的想法,陈锡文认为,绝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保持适量进口有必要,“关键是哪些是通过国际市场可以调剂的,哪些是我们必须自保的。”

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陈锡文认为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从数据来看,目前全球每年约7000亿斤的粮食贸易量,大约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的一半。以大豆为例,近年来进口比重越来越高。2017年,全国大豆产量约1500万吨,进口9553万吨。这一组数据显示,从国内来看,需求的绝大部分依赖于进口;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进口了世界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二。

如何应对国际市场波动,成为稳定大豆供需的重要因素。 采访中,专家指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有必要的,但是完全替代,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做不到。当前,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充分考虑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资源来调剂国内粮食生产的因素。”

对于玉米供需形势,采访中,有加工企业担心库存减少引起价格上涨,呼吁放开进口市场,扩大配额。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认为,必须慎重,不能重蹈大豆覆辙,要充分考虑维护国内玉米市场的稳定。

改革必须重视粮食结构

对当前的粮食供需形势,中央提出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有针对性的。农业专家指出,一段时间,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了“容易增产的就不停地增,过剩了还在增加,产量不够的品种却在不断降”的局面,造成了粮食品种“一部分供不应求,一部分供过于求”的情况,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研究粮食产品结构。

从当前来看,我国粮食主要矛盾在油脂和饲料方面,突出表现为大豆。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累计为9553万吨,与2003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相比,十几年翻了两番还多。

要不要增加国内大豆的种植?从量来看,按照我国目前亩产250斤算,全部自给不现实。 从产量来看,全球亩产在370斤左右,我国提高大豆产量尚有较大空间。陈锡文指出,更为关键的是,不提升大豆产能,我国将长期面临食用植物油和饲料植物蛋白不强的问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农业农村部推进大豆品种改良等措施后,大豆生产在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成效。在新疆、四川等地一些地方,通过玉米和大豆套种,两岔大豆、两岔玉米,玉米产量不减,每亩还可以额外收获200斤左右大豆。

陈锡文算了一笔账,我国6亿多亩的玉米种植面积,如果拿出三分之一来推广这种模式,一亩收获250斤大豆,就是500亿斤;如果种1.2亿亩的大豆,每亩产量能再增加100斤,就是120亿斤,加起来,相当于3000多万吨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非常重大,大豆的进口率下降到50%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食物结构演变来看,我国未来15年,人口峰值可能在14.5亿左右。据世界银行测算显示,我国人均谷物等量(把所有的粮食转换的产品全部还原粮)还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直接需求是下降的,但间接的需求尤其是饲料呈现上升趋势。适时平衡调节好粮食品种之间的产量,正是粮食安全题中之义。

陈锡文指出,确保粮食安全还有另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到2020年,必须确保我国耕地保有量在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

对于完成这些“硬性指标”,他有一些担心。“目前承载着粮食生产重任的灌溉农田大多靠近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好这些耕地,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文章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