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农场主”是怎样炼成的

“现代青年农场主”是怎样炼成的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谁来种地”问题指出,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要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两年前,团省委、安徽农业大学、荃银高科三方就签订协议,联合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如今,现代青年农场主“荃银”创新创业试验班学员已经走在田间地头——

校内实习,校外实战,团校企携手培养农场主

2013年12月26日,寒风凛冽,刘国永与同学却像往常一样来到校外试验田,观察小麦苗情。 “这块小麦长到两叶一心,我们隔天就来观察,看看是否要浇水,记录生长情况。”刘国永是安徽农业大学现代青年农场主“荃银”创新创业试验班学生、团校企携手培养的“现代青年农场主”之一。

吴小雨原先是草业科学系的学生,大二开学时经过激烈的角逐,被选拔到青年农场主试验班。 “我们这个班单独开课,课程和实习主要是围绕怎样成为一名青年农场主而设置。 ”吴小雨告诉记者,试验班分成6个创业小组,在大学校园内就早早地开始了“演习”,练习如何当一名农场主。

6个创业小组的同学们在自己的试验田里,种过紫洋蓟、灵芝、野菜、袖珍蔬菜等。“从市场摸底、数据分析,到网购种子、种植培育,再到形成产品、开拓市场等等,都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决策并实际操作。尽管指导老师会提供一些专业意见,但整个过程由学生们自己独当一面。 ”试验班辅导员鄢高翔介绍说。

在霍邱县长集镇钱店村,第一届(试点)学员梁延良已经开始在荃银高科帮助流转的50亩土地上,迈出当农场主的第一步。“我们第一批6个人,共有300亩土地,在荃银高科老师指导下都种上了小麦,另外还有16个蔬菜大棚。我们正在给大棚上鸡粪,发酵后配成有机肥,准备种有机蔬菜。 ”梁延良介绍说,刚得到“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及荃银高科、安徽农业大学捐助的创业资金的他们,将在老师指导下,在大棚里规模培育西红柿、黄瓜等秧苗。

无论是试验班里的“实习”农场主,还是在田间地头进行“实战”的准农场主,都得益于团省委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公司三方联合发起的农业青年人才培养工程。

科学种地,创新培养,呼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当我们看到农村都是老人和孩子,看到良田野草丛生,看到农业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一家与农业密不可分的种业企业,我们就开始思考未来谁来种田、怎样科学种田、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等现实问题。”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琴说。

发展现代农业,人才是关键。在多方努力下,“青年农场主”试验班在安徽农业大学开班了。荃银高科提供经费支持并安排孵化实践,团省委安排专人参与并提供全程服务指导。学员在试验班内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及创新创业实践,经联合培养的优秀学生可自由组成3-5人的创业团队,毕业后进入农场“孵化”,通过考核后,可获得团校企三方的创业支持。

“我校人才培养一直坚持与社会需求对接,主动呼应‘三农’事业发展的需要,回答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说。试验班实行“三三二”培养模式、实行小班上课和“双导师”制,创新培养新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开办试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人才培养资源、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不仅能完善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机制,示范带动农民致富,还能有效推动优质农业的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更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方面,如今大量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就业,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一批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另一方面,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且不具备在农村发展的综合技能。鉴于此,我们考虑通过团校企合作,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农场主,助力安徽农业。 ”团省委书记李红说。

不是农民,不是老板,十八般武艺都得精通

青年农场主应该具备哪些本领?记者在试验班培养目标上看到:培养具备作物栽培、育种、病虫草害防治及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现代农业生产及其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懂得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场经营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半时间在教室,一半时间在试验田,还要学习农业之外的知识,涉猎很广,感觉学习压力挺大的。”刘国永坦言。在试验班,学生不仅要学习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还要学习市场营销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政策法规等。

第一届试验班开班前,安徽农业大学有200多位学生报名参加,最终只有30位学生幸运地进入试验班学习。“进入试验班前的三个学期,学生在原学院学习通识课程,第四到第六学期进入试验班进行针对性学习,第七学期进入荃银公司参加实践并完成后续课程。 ”鄢高翔告诉记者。

在张琴看来,三方合作旨在把学生们培养成为“现代农业的实践者、粮食生产的贡献者、美好乡村的建设者、基层政权的巩固者”。“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老板,而是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 ”张琴说。

“我们心中一直有个美梦,就是与祖国现代农业共同成长的‘现代青年农场主’之梦。实现梦想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不怕苦,有准备,我们可以做好。 ”站在钱店村田野上的梁延良,与队友周全、沈阔、李夏、潘爽、陈春杰迎着刺骨的寒风,眼睛里跳动着光芒,脸上写满自信和希望。

————摘自《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