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科院国际合作“量质齐增”

2018年中科院国际合作“量质齐增”

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介绍了中科院2018年国际合作的主要情况,并表示,中科院国际合作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18年,中科院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这是首个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由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组成的综合性国际科技组织,为沿线各国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促进民心相通与人文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起机制性、保障性平台。

其中,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被推选为联盟首任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和巴基斯坦科学院院长被推选为首任副主席。

张亚平介绍,自白春礼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6年来,中科院布局实施了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海外科教中心建设、国际伙伴计划、国际人才计划、“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形成了以“平台-人才-项目”为依托、“一体、两翼、多边”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2018年还是“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实施40周年,作为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科院在北京举办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促进了我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深度参与自然保护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同时,也让全球最新科技成果及时融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依托这些多边平台,中科院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国际战略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促进我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全球最新科技成果深度交汇。”张亚平说,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人才队伍、国内外合作平台,呈现出量质齐增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2018年中科院国际合作涉及97个国家和地区,与近40个国家开展80余场高层会晤,新签续签29份院级合作协议,推进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等几十个前沿领域的深度合作;第三极环境、空间子午圈计划、脑科学等项目,成为国际大科学计划“种子选手”;“高精尖缺”的优秀外国人才不断聚集,贵州“天眼”设施高速定标负责人、国际干细胞库主任等一批高端外国人才加入中科院,外籍人才队伍水平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