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三院两室” 2018年十大科技成果评选揭晓

据Web of Science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等(以下简称三院两室)人员在Nature、Nature子刊、Science、Science子刊、PNAS、PRL、PRX这几种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62篇,其中南京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署名的有35篇。近年来,以这些优秀论文为代表的“三院两室”科技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大幅度进步。为了表彰先进、鼓励攀登科技高峰,近日,三院两室联合评选了2018年“三院两室”十大科技成果,于2019年1月15日揭晓。本次评选的“三院两室”年度十大科技成果经由南京大学相关学科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33名专家评委共同投票选拔产生。

“三院两室”十大科技成果如下:

1、一种预测拓扑材料的高效理论方法

主要完成人:万贤纲等, 物理学院

2、非常规高温超导材料和机理问题研究

主要完成人:闻海虎等, 物理学院

3、三维拓扑磁振子激发态的首个实验发现

主要完成人:温锦生等, 物理学院

4、首次实现可见光全彩超构透镜成像

主要完成人:王漱明等, 物理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5、研制出高性能多通道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实现两千公里空间小碎片测量

主要完成人:吴培亨等,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6、声学类量子霍尔效应及声陈数绝缘体

主要完成人:程建春等, 物理学院

7、三维铌酸锂非线性光子晶体

主要完成人:张勇等,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学院

8、首次实现高鲁棒性忆阻器件

主要完成人:缪峰等, 物理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9、基于弯曲时空中加速粒子韧致辐射原理实现等离激元的激发与调控

主要完成人:刘辉等, 物理学院

10、BESIII实验团队在粲强子半轻衰变中发现轻标量介子新衰变模式及验证轻子普适性

主要完成人:陈申见等, 物理学院

其中排名第一的万贤纲团队与哈佛大学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高效搜索方法,对无机材料的数据库进行地毯式搜索,可预言几千种拓扑材料。该成果已被 Nature接收发表,并提前被Nature期刊报道,题目是“新颖物质的宝库使物理学家们兴奋不已”。同时他们的工作还被Nature Physics和 Science Advances接收发表。

排名第二的闻海虎团队研究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机理方面有重要进展,发展了高温超导体液氮温区最高的不可逆磁场指标,以及发现了新的拓扑超导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有二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一篇在Nature Physics和一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排名第三的温锦生团队发现了二类量子自旋液体体系,提供了该新颖物态存在的关键证据,促使了国际上研究量子自旋液体新热潮。该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二篇论文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一篇论文。

排名第五的吴培亨团队针对国家需求,成功研制出“多通道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可应用于卫星空间碎片探测,激光雷达,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解决了核心器件的难题,为国防装备破解了禁运封锁。该成果的入选表明了评选不以论文为唯一标准的新理念。这次评选中的另一个可喜现象是陈申见的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团队的入选,他们的工作主导了三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校物理学多学科分支的协调发展。

本次“三院两室”年度十大科技成果评选活动是南京大学建设“双一流”、建设“第一个南大”,追求南大之梦,强化南京大学“软实力”和“巧实力”的具体举措。也是打破“四唯”,把握基础研究内在规律,创新实践评价考核体系的一次积极探索。希望能从评价激励导向入手,落实以科学贡献为导向的内涵化评价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更加沉下心来,从事重大原创性、前瞻性的科研工作。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科学技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