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剑指粮食安全 农民要成为体面职业
依照惯例,每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旨在部署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围绕来年中央“一号文件”征求意见。出席会议最高级别的官员也多为主管三农工作的副总理。
舆论认为,今年的会议突破了年度工作的意义,堪称是一次新领导层对三农工作作出顶层设计的会议。即将出台的2014年“一号文件”同样也被认为将超越年度范畴,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对指导三农工作最具纲领性意义的头号文件。
粮食安全:数量与质量并重
此次会议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在会上称,“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把粮食安全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向记者分析此次会议时认为,中央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强调,主要是由于新的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以及深化农业改革的要求。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明年六大主要任务之首,提出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据悉,粮食产量安全还是首次成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李国祥说。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但在‘十连增’背后,很多人不知道近年却出现了‘丰年缺粮’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对记者说。
这次会议除了强调粮食产量安全外,还特别提到农产品(8.07, -0.20, -2.42%)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认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过去只追求粮食数量的增长,而现在是强调数量与质量并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记者说,与往年相比,今年会议一个重大的转变是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预计,明年的“一号文件”除了继续强调要加大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科技兴农方面的投入,增加粮食总产量之外,很可能还会涉及到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化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走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道路。
“这是中国粮食目标的新拐点,从此我们不再过分强调数量,而是更加关注质量,因而更多的问题就聚焦在如何树立百姓对粮食质量的信心,以及如何平衡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问题。”李国祥说。
土地流转:农改工作重点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农业专家把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视为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焦点内容。两者看似领域不同,其实目标相连,提升农业效率也是为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现代化包含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目前,安徽、海南、山东、上海等地正在进行土地流转试点探索,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受访的学者向指出,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权益,相信将是未来几年的农业改革工作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离农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又采取联产承包方式,分散在小规模的农户手里,这导致土地资源和劳力分配的不适应,小规模农户越来越缺乏竞争力,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粮食安全隐患加剧。
“因此,在农民自愿、依法、有偿三个前提下,促进农村用地流转,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有其必要性。”杜志雄对记者说。
土地确权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条件。2013年12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表示,2014年全国将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确定两个省开展整省试点,其他各省份至少要选择1个县开展整县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争取后年全面推开,力争五年基本完成。
韩长赋强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要鼓励,要引导,更要规范。他说,一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下指标,不搞强迫命令;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此次会议指出,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但同时也强调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
谁来种田: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2013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2012年城乡居民两极人均收入水平相差20多倍,“贫富分化”取代了物价、房价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种田收入低,留不住年轻人,现在农村种地的多是老年人或女性,平均年龄50岁以上。
此次农村工作会议直面“谁来种地”的问题,提出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谁来种地’的论述很有新意”,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这实际上是解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激励机制问题。
他说,农民本应该就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未来,资本下乡、规模经营、家庭农场、逆城市化等现象料将都会出现。
李国祥表示,现在很多农民只是空有一个身份。因为通常讲,从事农业的人才叫农民,可现实中很多农民已经不从事农业,但由于是农业户口,仍称之为农民。农村现在留守、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青壮年男性不断向城镇转移,农业后续乏人问题严重。
“农民体面不体面关键看收入。”杜志雄对记者说,目前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太大,很多农民靠农业生产一年只赚几千块钱。
他认为,要提高农民收入就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模经营,让只有几亩地的农民成为拥有上百亩地的农场主,这样收入才能提高,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