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四优四化”花生果

《河南科技报》,1月8日:B版,头版

“四优四化”花生果

——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成效显著

本报讯 建立73个花生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方,带动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种植400多万亩;优质花生科研与产、加、销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推动花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花生种植情况,“互联网+”农业等高精尖技术用于生产;花生饼、壳、秧综合利用,把花生“吃干榨净”……这是记者在1月4日召开的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2018年总结交流暨2019年工作启动会上得到的消息。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农业发展由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作为我省“四优四化”的重点之一,在专项牵头单位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协调下,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简称优质花生专项)进展顺利,我省花生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同步增长,“四优四化”开花结果。

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渐成燎原之势

作为我省“四优四化”项目之一,2017年年初省政府制订了《河南省推进优质花生发展工作方案(2017~2018)》,要求扩大以高油、高油酸为代表的优质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提升综合效益。以省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育种研究与推广工作。其中育成的豫花9326、远杂9847、远杂9102等高油品种,含油量均高于我国高油花生指标,对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降低对进口的依赖性具有重要作用;以豫花37、豫花65、开农61、开农176等为代表的高油酸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开发保健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专项实施以来,依托66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不同的生产、生态条件及种植方式,在南阳、驻马店、信阳、开封、商丘、周口、新乡、安阳、濮阳等花生产区,以豫花9326、远杂9847、远杂9102、豫花37、豫花65、开农61、开农176、开农1715等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为主导,建成了各类百亩示范方58个、千亩示范方11个和万亩示范基地4个,经相关专家测产,均完成了预期产量目标,增产显著,得到了专家与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专项的示范引领下,我省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已超400万亩,其中远杂9102种植150多万亩,豫花9326种植80多万亩,豫花37种植30多万亩,开农61种植60多万亩,开农176种植40多万亩,开农1715种植50多万亩。

“互联网+”等高精尖技术用于生产

打开手机就能查看花生田间长势、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花生种植面积、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花生收获机推进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微信交流群让种植户时刻与专家面对面……优质花生专项的实施,推动一批高精尖技术应用于花生生产。

根据我省花生生产实际及“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总体方案要求,优质花生专项设置了17个专题50项任务,全省省、市、县农科系统28家单位参与,集成、示范与推广绿色、优质、高效花生生产技术9项。

特别是麦后机械化起垄种植技术,旱薄地花生丰产增效种植技术,高油、高油酸花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高油、高油酸花生配方施肥技术,高油酸花生种子繁育技术,高油酸花生种子发芽成苗技术,花生产地减损技术,花生质量安全监测与防控技术等,分别在全省各地项目区示范推广,实现了花生生产的绿色、优质、高效,具有花生高产“教科书”意义。

实施以来,承担任务的28家单位150余名科技人员先后深入40多个示范区以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针对各示范区生产实际情况,提出田间管理指导意见,并就不同区域优质花生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营养与施肥等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农户提出的生产问题,累计开展不同规模的技术培训会148次,培训农技推广人员、种植大户代表13700多人次,发放相关技术资料10.6万余份。

拉长产业链条把花生“吃干榨净”

会议期间,正阳县花生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余辉告诉记者,在优质花生专项支持下,2018年正阳县项目区花生平均每亩增产40公斤以上,增产率15%以上,每亩增收200~300元,同时辐射带动全县20多万亩花生增产,成为农村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

据会议消息,结合专项的实施,通过依托的新型农业主体,优质花生专项在兰考、正阳、滑县、罗山、息县、平舆、汝南、新野等开展技术扶贫工作。采取贫困户就近就业、免费给贫困户提供花生种子、农药化肥及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等措施,助力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与正阳县万帮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带动30余贫困户脱贫。与罗山华实园家庭农场结合,结对帮扶15个贫困户。新郑市农科所把四优四化专项实施与本单位扶贫工作相结合,把花生示范基地安排在帮扶村,帮助41户成功脱贫。

除了增产增收外,优质花生专项还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把花生“吃干榨净”。以前用来生火做饭的花生秧,随着近几年煤气、天然气的普及,加上国家禁止秸秆燃烧,现在成了“老大难”。随着优质花生专项的实施,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对花生秧开展了常规营养成分检测分析,完成了样品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含量等指标测定工作,为花生秧的饲料化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还利用氨基酸平衡技术、酶制剂技术和霉菌毒素脱除技术,开发出“育肥猪花生饼粕专用预混料”,可将育肥猪养殖综合效益和养分消化率提高5%以上,已累计推广育肥猪饲料4000吨。目前,这两项技术已在延津和正阳等我省主要花生产区落地。

另外,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围绕花生壳的高效综合利用开展了栽培平菇培养料配方优化试验,在新郑市建立花生壳栽培平菇示范基地,2017~2018年共示范花生壳栽培平菇新配方面积50万袋,利用花生壳18万公斤,与利用玉米心比较,每公斤节约成本0.3元,生产鲜菇18万公斤,年产值216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65万元;在原阳县建立花生壳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示范基地,2017~2018年共示范花生壳新配方栽培金针菇40万瓶,年产金针菇16万公斤,产值96万元,经济效益达28万元。

优质花生专项负责人、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书记汤丰收研究员总结指出,全省项目区亩产均在350公斤以上,比全省平均亩产提高10%,一些高产田块已经突破500公斤,大力推动了我省乡村振兴的进程。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