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境外农业投资分析报告概要

改革开放前,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主要是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承担对外援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取得较快进展,目前已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世界银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等主要国际农业和金融组织以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并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60个双边农业或渔业合作工作组。同时合作渠道不断拓宽,除原有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外,区域合作也日益活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投资与合作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规模和农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境外农业投资有了长足进展,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日益广泛,领域涵盖农、林、牧、渔各业。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2006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境外农业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显著加快。2003~2011年,中国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3.32亿美元增加到34.17亿美元,增长9.3倍,年均增长33.8%;同期中国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0.81亿美元增长到7.98亿美元,增长8.8倍,年均增长33.1%(见3页图),尤其是2005年以后,中国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以超过40%的速度加快发展。

2003~2011年中国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



资料来源:《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投资与合作领域、地区分布更加广泛。从领域分布看,目前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已经从最初的远洋捕捞发展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粮油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产品生产与加工、农村能源与生物质能源等。总体来看,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比较优势不强、供给紧张的种植业和远洋渔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上。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种植业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水稻、棕榈油、天然橡胶、木薯、剑麻、甘蔗等。2011年中国远洋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为118万吨和129亿元,作业渔船近2300艘,运回水产品63万吨,已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形成了非洲和东南亚两大区域,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海域,俄罗斯、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两区、三洋、多国”的区域格局。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领域已经从最初的生产发展到加工、仓储、物流、贸易等多个环节(见表1)。

企业名称 投资行业和领域
中粮集团 大宗粮油商品贸易、食糖加工、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木材砍伐和加工等
中储粮总公司 水稻种植、高产科技示范
黑龙江农垦 大豆、水稻、玉米、棕榈油、蔬菜、小麦种植、加工、贸易,相关物流设施的建设
中农发集团 大豆、水稻、玉米、棕榈油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设施的建设
重庆粮食集团 大豆、油菜籽种植、加工,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
吉林粮食集团 大豆、水稻、玉米、棉花种植、加工、种子繁育及其相关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
天津聚龙 棕榈油种植、加工。
浙江卡森集团 大豆种植、加工、贸易
青岛瑞昌 棉花种植、收购、加工及其相关仓储物流设施的建设
广垦橡胶集团 天然橡胶种植、加工
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棕榈油生产、加工
中兴能源 棕榈油生产、加工
中鲁远洋渔业 外海、远洋捕捞;水产品养殖、冷冻、冷藏、加工、销售;批准范围的商品进出口业务;机冰制造、销售制冷设备制造、安装、维修;装卸搬运
广东广远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品收购与销售、渔轮仪器仪表、渔业机械、渔具

资料来源:根据宋洪远(2012)以及相关公司资料整理。

从区域布局看,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已遍及全球六大洲的93个国家和地区。据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统计,截至2012年5月,共梳理出中国境外农业企业598个[①按照《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在境外设立760家农业企业。]。其中,亚洲是中国企业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为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中国在亚洲设立境外农业企业354家,占中国境外农业企业总数的59.2%,主要分布在老挝、印度尼西亚、韩国、越南、柬埔寨、中国香港、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占亚洲国家和地区总数的67.4%。在非洲设立境外农业企业78家,占13.0%,主要分布在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里等国家,占非洲国家和地区总数的55.9%。在欧洲设立境外农业企业80家,占13.4%,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占欧洲国家和地区总数的22.0%。在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设立境外农业企业34家、30家和20家,依次占5.8%、5.0%和3.3%(见表2)。这种布局特征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和中国境外农业投资由近及远的发展变动规律。

表2中国境外农业企业在全球的地区分布

地区 境外农业投资企业数目 占境外农业企业

总数的比重(%)

境外农业投资企

业覆盖国家数目

国家和地区总数 投资覆盖率

(%)

亚洲 354 59.2 33 49 67.4
非洲 80 13.4 33 59 55.9
欧洲 78 13.0 13 59 22.0
大洋洲 34 5.8 6 25 24
北美洲 30 5.0 2 4 50.0
南美洲 20 3.3 6 49 12.2
合计 598 100.0 92 245 38.0

注:截至2012年5月,根据课题组梳理出的598家企业进行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整理。

3.投资与合作主体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大多是承担国家的对外援助项目,主要由农业科研单位和国有农业企业承担,参与主体相对单一。伴随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除了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中粮集团、重庆粮油集团等中央和地方国有农企外,民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渐发展为中国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代表性企业有天津聚龙集团、浙江卡森集团、青岛瑞昌等。此外,广东、浙江等省份的许多农户也纷纷到境外兴办各种养殖场、农场等。据了解,浙江农民境外开发农业资源的足迹已遍布乌拉圭、俄罗斯、巴西、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投资与合作模式多样。从经营方式看,中国企业最初大多以独资形式进行境外农业资源开发,但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存在较大风险,很容易与东道国利益主体形成纠纷,项目成功率不高。目前企业已探索出多种形式,包括合资、合作等,共同开发,效果较佳。从发展模式看,企业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采取相应模式,有“公司+农户”的模式,有直接新建、收购或租用生产基地或加工厂的模式,还有直接利用当地成熟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模式等。经历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参与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企业合作层次逐步升级,由单纯的合作开发资源发展到资本联合经营,推动国际产业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