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江院士应邀参加农业科技直通车(第三场)2018土壤健康与新型肥料成...

12月22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农业科技直通车(第三场)2018土壤健康与新型肥料成果技术交流大会暨投融资对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农业科技直通车”是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单位等举办的大型涉农技术成果交流、转化及投融资对接系列活动。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的系列指示精神,为涉农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人才供给,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具备核心技术项目融资新机制、新模式,搭建技术与产业的精准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应邀参加大会并做主旨报告,分享了精准农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指出通过推广作物专用配方肥、缓释肥、生物有机肥等,推广配方施肥、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我国肥料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精准农业发展要加强农学与农业工程的合作,加强小尺度精准农业研究等。

会议通过前期的专家评审筛选,共有来自新型肥料与土壤健康类、施肥新技术与装备类、微生物有机肥与资源化利用类的16个项目参加路演。通过现场路演、专家现场点评互动为项目发展提出建议,为各项目与产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建立联系,形成有效对接。

期间,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李俊主任、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首席科学家赵秉强也分别做了主旨报告。李俊主任认为微生物肥料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需要。化学肥料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一系列问题,复种指数高和连作产生的土壤持续生产力障碍问题,土壤质量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不治土壤疾病就没有舌尖上的安全。要解决土壤的质量健康、肥料有效性及其利用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必须研发和应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为菌种、质量、应用与服务以及文化。

高祥照专家认为:“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规模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增长,土地承载力不断加重。肥料与科学施肥技术需要追赶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节水农业、旱作农业,水肥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缓释、控释、长效、水溶、生物、纳米、功能、智能、信号、改土、调酸、抗逆等新型肥料不断涌现。肥料行业的发展必须正确把握方向。一.重大农场不要忘了小农户;二、既要看肥效也要想原理;三、在国际4R施肥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到6R;四、有机肥也要科学搭配,更要注重质量;五、中国肥料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形态的优化和助剂的应用;六、提质增效是未来肥料发展的使命。”

赵秉强专家认为:大产能、低成本技术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产品施用技术要求高,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产品研制集中在氮肥品种上,磷钾肥等高效产品研制及产业化技术严重滞后;单一被动调控肥料本身为技术策略,难以大幅度提高肥效。产品创新只有通过“肥料营养功能、根系吸收功能、土壤环境功能”的系统改善,实现对“肥料-作物-土壤”的综合调控,才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产品创新只有突破低成本、大产能产业技术,才能推动我国大宗化肥(尿素、磷铵、复合肥、水溶肥)产品全面绿色高效化,实现肥料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真正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