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地环境改善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2月14-15日,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理事会在长沙召开。

会上,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秘书长、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副所长周其文代表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作了2018年度工作报告和2019年工作思路。2018年以来,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在国家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的指导下,围绕联盟重点任务,承担国家项目和课题超过16个。定点突变主栽杂交稻亲本的镉吸收主效基因,建立了稻米镉低积累的籼型杂交稻培育技术体系,研创出了第一个镉低积累恢复系、不育系及杂交稻组合;形成中轻度重金属污染稻田的“低累积品种-土壤钝化-元素拮抗-农艺调控”的区域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以根系和叶片两段阻控为核心的“VFR”(低积累品种+碱性肥料+调控剂)模式、保障稻米质量安全的“双分双降”等典型模式;筛选出两优336、农香42、桃优香占等15个低镉品种,新增登记修复产品(土壤调理剂、菌肥等)超过5项;申请专利超过30项,编写企业标准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20篇。

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推广项目超过20项,推广早中稻化学钝化修复效果示范3万亩,研制出了一批新型降镉技术产品,在湖南湘潭连片示范6970亩,推广植物修复技术示范超过500亩;持续在安徽铜陵、广东韶关和清远、广西河池、贵州威宁、河北安新、河南新乡、湖北大冶、江西萍乡、四川绵竹、云南玉溪等11个异地验证点进行了异地验证试验,修复技术种类达到20种,为逐步筛选出一批经济、高效、适合大规模农田治理的技术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联盟还开展了珠三角重金属污染农田高效钝化剂优化推广示范、重金属低积累品种选育、农田土壤重金属Cd螯合磁移除技术(MSC-TECH)研究等7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会议要求,联盟要加快自身建设,在运行机制探索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联盟成员潜力;在关键技术攻关上下功夫,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落地上下功夫,构建一个全新的、解决区域重大问题的系统创新平台,为进一步推动产地环境改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

环保所、湖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各理事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会议讨论了拟向外推介的《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技术异地效果验证田间试验技术规程》、13种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模式和5种修复材料产品。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副局长熊明民,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党委书记邱化蛟出席会议。(通讯员 宋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