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恰如其分!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100名人士改革先锋称号。其中大多数人都被冠以推动者、带头人、倡导者、实践者、先行者、奠基人等。农业科研领域获奖者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恰如其分,实至名归。(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
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那开创以后发生什么事情呢?请阅看拙文“从野败的发现到杂交稻的诞生”(详见《中国种业六十年大事记(含要事评论)》。
1.1966年2月,袁隆平在《科学通报》第4期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引起科学界的关注。1967年湖南省正式列入科研项目。1969年,袁隆平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担任杂交水稻研究组负责人。当当时全国农村群众性“四级科技网”正在蓬勃兴起,时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华 国 锋指示:“要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交给群众去搞。”从此,一个由领导、科研人员、农民三结合的科研队伍,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
2.1970年11月23日,海南岛崖县南红农场青年技术员冯克珊在荔枝沟沼泽地一片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奇特的野生稻,茎秆匍匐,花药瘪小,花粉败育。冯克珊立即高兴地告诉了李必湖。这就是杂交水稻研究组在茫茫茫野生稻中寻觅的雄性不育株,后来被袁隆平命名的“野败”(Wild abortive或WA type)。“野败”的发现成为杂交水稻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的转折!
3 、怎样实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呢?具体讲水稻“三系法”就是在制种田里,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繁殖雄性不育系种子,供每年制种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制出供生产用的子一代杂交种;1973年,广西农学院张先程先后在东南亚的品种里找到一些花药发达、花粉量大、恢复率在90%以上强优势的恢复系,用二九南1号不育系测交恢复系,从中发现IR24为强势恢复系,从而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
4、1980年,福建省谢华安他的科研团队育成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 1981年组配育成我国第一个杂交水稻“汕优63”,连续16年种植面积居全国水稻首位,确立杂交水稻在我国的科研和生产地位。1988年汕优63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汕优63”还被引种东南亚各国,被誉为为“东方神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在杂交水稻育种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到此为止(挂冠籼型杂交水稻全国科研协作组特等发明奖),头上的其他的一切名称全是利益集团给他戴的帽子,全是浮云!


图片:袁隆平抱着海水稻大言不惭地说是自己的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