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掀起白酒健康消费新时代

中国白酒对人体健康究竟有没有好处?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也是尖锐对立的两种观点。说简单,那就是回答有还是没有;说复杂,需要有科学的证明。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从来就没有以充分的科学证据说服过对方。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中,白酒对身体有害,似乎成为主流,而恰恰这个主流,现在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

最近,江南大学白酒研究专家徐岩教授在《酿酒科技》发表了《科学认识中国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报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近7年的研究成果,证明中国传统白酒富含的健康因子含量最高,远远超出葡萄酒!这是国内科研界首次确认白酒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成分,这个科研成果震惊了国内外酒界。

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研究团队围绕酱香型、浓香型等白酒进行科学分析,发现白酒中含有54种萜烯类化合物,总量在3400~3600μg/L,而葡萄酒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小于1000μg/L。

神秘的萜烯究竟为何物?

萜烯类化合物是我国传统白酒研究中新近发现的一类化合物。据研究,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萜烯类化合物。而国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癌症、抗病毒、以及抗氧化等活性功效。

白酒的这种健康物质从何而来?

在徐岩教授的报告中,十分确切地描述了这种健康物质的来源,这主要归结于中国传统白酒是采用多菌系自然堆积固态方式制曲、多维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造和高温蒸馏工艺,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川酒酱香代表郎酒的酿造技艺最具代表性。

泸州老窖完全采用传统的固态酿造工艺,以川南特有的“糯红高粮”为原料,经粉碎后加入曲料,在泥池中自然发酵一定时间,经高温蒸馏后生产出来白酒。这种纯粮固态发酵工艺,在制作过程中,对选料、生产用水、制曲过程、窖池数量、入窖固态发酵、蒸馏、贮藏、勾兑、灌装等现代化的理化分析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发于秦汉,经元、明、清三朝而创制、定型、成熟,历二十三代传人,持续传承六百八十余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在我国酒类行业中享有“活文物”之称,并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酿酒技术和酒文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即使是科学发达的时代也难以用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被誉为“二茅台”的郎酒传承酿造古法,从原料投入到成品的酿制过程,整个生产工序多达百余道。其独特的“高温制曲”、“两次投粮”、“凉堂堆积”、“回沙发酵”、“九次蒸酿”、“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年洞藏”和“盘勾勾兑”等流程,酿造出“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甜味长”的独特香型。于是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郎酒传统酿制技艺榜上有名。 如何饮用白酒才有益健康呢?

据《解放军报》2011年1月5日刊发新华社电文《彭山长寿之乡揭秘4位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中报道,据统计自1984年以来,彭山县共有百岁老人77人,年龄最大的寿星达114岁。调查发现,彭山长寿老人们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爱饮白酒,他们适量饮白酒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彭山县90岁以上老人从不饮白酒的比例为零。老人们饮用的酒大多是纯正的高粱白酒。

上海市如皋市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如皋市长寿研究会对本市100多名百岁老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归纳总结出了相应的规律。他们发现,百岁老人喝白酒数大大超过吸烟数,经常喝白酒和偶尔喝白酒的占66.2%。在喝白酒的老人中,几乎天天喝的占64.4%,其中有5位老人每天喝3顿,23位老人每天喝2顿。平均酒龄为49.5年。不少老人以饮酒为乐、饮酒为趣。

由此可见,长寿老人长期饮用的是白酒,更重要的是,饮白酒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行为习惯,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方式。任何健康的行为,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据白酒行业人士粗略估计,现在全国白酒市场中,约有七成是食用酒精加添加物加水,或白酒中掺杂食用酒精的仿冒传统白酒。而这类所谓的白酒,不会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成分。

据我的调查,现在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更加成熟、理性,相当多的消费者,宁愿多花点钱,购买对健康有益的高品质的好酒,而不愿意购买对身体有害的便宜的含食用酒精的冒牌白酒。

中国传统白酒对人体有好处、有益健康的科学结论问世,必将澄清“白酒伤身”这一主导社会消费意识的误传;同时,非健康功能的酒精酒,将被消费者逐渐淡出视野;必将正确引导老百姓明明白白喝酒,喝传统固态酿造技艺的健康的中国白酒。如此,中国掀起白酒有益身体健康新时代,势不可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