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特色农业促农民收入增15%
预计2013年可达9200元,实现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朔州积极发展以玉米、蔬菜、杂粮为主的特色种植和以牛羊等草食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进一步拓宽延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促进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走出了一条以农载牧、以牧富民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预计2013年可达9200元,同比增长15%,实现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朔州市首先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截至目前,该市共有317个村被列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朔城区在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粮食产量连续八年持续增长,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区;平鲁区通过大力提升马铃薯种植水平,亩产达到3500-4000公斤;山阴县立足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大力推动奶牛养殖业提档升级,奶牛存栏数达8.4万头,为全省第一大奶牛养殖县;怀仁县将肉羊养殖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全县肉羊饲养量达220万只,占全省1/10;而作为传统农业县的应县,其蔬菜基地稳定发展到30万亩,2012年蔬菜产业收入占其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40%多;右玉县则发挥高寒气候优势,在全县积极推广小杂粮种植,主要品种燕麦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
在此基础上,朔州积极推动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平鲁红山荞麦,应县大蒜、青椒、胡萝卜,怀仁和右玉的羔羊肉等六个产品取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应州绿"蔬菜更是在去年取得全省首家出口海外的通行证。
与此同时,朔州市还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思路,不断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为此,朔州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建标准大棚给予2000元补贴,移动大棚给予1000元补贴,并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四个平川县区通过示范推广种、养、气、肥四位一体的"猪-沼-菜"小型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加快以设施农业为主的高效避灾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栽培模式在朔州呈现出多样化,初步实现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2万亩,农民亩均纯收入近2万元。
此外,朔州市紧紧抓住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千园万场"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全市共建成奶牛养殖园区236个,肉羊小区187个,标准化生猪场区37个、鸡场区33个。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人均牧业纯收入四项指标多年全省第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
(安玉、袁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