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公开办法创造…

分类: 玉米品种审定信息

完善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公开办法

创造公开透明试验环境

--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抗病鉴定田间开放日活动简报

2018年6月下旬-9月下旬,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了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抗病鉴定田间开放日活动,旨在创造公开透明的试验环境,强化社会对国家玉米品种试验的监督,增强育种单位和抗病鉴定单位相互间的沟通了解。按照《全国农技中心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抗病鉴定开放日活动的通知》(农技种函〔 2018〕263号)要求,18个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抗病鉴定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先后开展了28场田间开放日活动。国家公益性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试验等各渠道试验参试品种的育种单位代表、抗病鉴定人员、试验主持人、部分国家玉米品审委员、相关省(区、市)种子管理部门代表参加了各鉴定点的现场观摩活动。参加人员对抗病鉴定整体试验质量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试验田规划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田间整洁无杂草,抗性鉴定试验设计科学、操作规范,品种抗感特性表现充分一致,试验结果可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了抗病鉴定试验的透明度

近年来,通过加强抗病鉴定技术交流培训、“一票否决”病害现场确认等措施,育种单位更加了解和重视玉米抗病鉴定工作。此次开放日活动,所有抗病鉴定点对参试品种全面采用田间标牌实名标示,观摩期间,抗病鉴定人员对品种抗性表现进行认真讲解和解答,并向观摩代表详细介绍了鉴定点的病圃设计、试验布局、种植管理以及种子接收、结果报送、鉴定质量管理、复议处理等工作细节。为方便观摩代表实时查看并核对鉴定结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点将病害调查结果直接写在品种的田间标牌上。通过开放日活动现场展示和答疑解惑,参试品种抗性表现一目了然,有利于创造公开透明的试验环境,不断强化社会对国家玉米品种试验的监督。

二、增进了育种单位与抗病鉴定单位的沟通交流

过去,因为对标准、技术方法、条件要求等理解不同,育种单位与抗病鉴定单位在品种抗病性评判和认识上存在偏差,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开放日活动建立了育种单位与抗病鉴定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育种单位深入了解抗病鉴定的田间设计、小区种植、病菌接种、调查记载等抗病鉴定技术工作,准确认识本单位品种抗病性与其他参试品种的差距和优势,有助于育种单位科学决策参试品种的升级、淘汰及未来品种布局。同时,观摩现场还就玉米抗病鉴定、抗性育种、病害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进行研讨,吉林农业大学鉴定点的部分代表就本年度气候因素对东北区域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影响与病害鉴定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育种单位代表现场反馈意见建议,有助于抗病鉴定单位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玉米育种创新和品种试验评价。开放日活动加强了学科交流,加深了双方互信,有利于避免后期对抗病鉴定结果产生异议和争执。

三、进一步增强了鉴定单位开展工作的责任感

开放日期间,参试品种田间实名挂牌标示、结果公开、接受质疑,积极促进了抗病鉴定试验田间种植管理规范化、鉴定技术标准化、鉴定结果精准化,抗病鉴定技术人员做好抗病鉴定工作的责任意识显著增强,抗病鉴定试验质量有效提升。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点因连日暴雨,穗腐病圃部分植株倒伏,为得到科学准确结果、防止误判和试验报废,经与国家玉米区试抗病鉴定专家团队及区试主持人充分讨论研究后,在相关区试主持人和国家玉米品审委员的现场监督下,及时收获试验果穗供后续调查;在开放日活动中,所有品种按原编号摆放展示,抗性鉴定负责人向70余名育种单位代表详细介绍了抗病鉴定情况,严谨负责的鉴定过程得到观摩人员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下一步,全国农技中心将继续深入开展品种试验田间开放日活动,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加力创造公开透明的试验环境,扩大开放日面向人群,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品种试验工作,不断加大对品种试验的监督力度,积极推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试验承担单位、试验主持单位、品种审定委员、种子管理部门等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严格把控品种种植风险,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