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想不通中国人为何如此惧怕转基因食品
不知从何时起,“非转基因”就成了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超市里,贴了“非转基因”标识的食用油要比没贴的贵得多,没贴的不仅价格低,甚至还无人问津。
转基因,真有那么可怕?
英国媒体认为,中国公众对转基因的恐惧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食品,“非转基因”标识几乎成了“标配”。
11月2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中国公众对转基因食物的担忧毫无意义》。
报道称,在许多领域,中国都在努力赶超美国。唯独在转基因领域,中国似乎并不急于超过美国。
报道指出,在发展转基因作物方面,中国曾经是全球的领导者。然而,由于公众的抵触,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量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严格限制转基因作物在食品领域的使用。
不过,经过多年的立项研究,中国政府在2016年似乎已准备放宽转基因作物的使用范围。2016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
然而,中国公众还是无法接受转基因作物。
今年发表在英国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有正面看法。超过45%的人反对转基因食品,只有约12%的受访者表示信任政府提供的有关转基因的信息,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对科学家的观点有信心,近七分之一的人认为转基因技术是“针对中国的一种生物恐怖主义”。
报道称,世界其它地区的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已经有20多年,但没有人因此而生病。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农药的大量使用。而且压倒性的科学共识是:它们是安全的。但在中国,许多不相关的食品安全丑闻却削弱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信心。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陈(James Chen)表示,公众舆论可能会影响他的商业计划。
该公司培育的一种转基因玉米种子很久以前就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安全认证。
陈先生说:“看到政府越来越关注转基因食品,我们以为我们的机会来了。”
然而,随着一些反对转基因作物的微博名人重新成为焦点,陈先生可能还要等待更长时间。
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一书的作者曹聪指出:“科学家们应当指出,如果我们10到15年前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今天也不至于大量进口外国的转基因食品。 ”
曹聪认为,中国应该种植自己的转基因大豆,提高这一重要作物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