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会议举行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会议举行

本报讯(马玺 记者王洪波)10月27-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承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学术年会制度于2017年正式建立以后举行的第二届会议。除了大会报告环节之外,本届年度学术会议还设农学史、天文学史、医学史、数学史、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科技人物研究、科技与社会经济史等15个分会场,共有超过两百名专家学者作论文报告,是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规模空前的盛会。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清华大学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策源地之一,包括叶企孙、刘仙洲、梁思成、张子高等在内的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在中国算学史、机械史、建筑史、化学史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017年5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正式成立,以配合清华文科建设的总体布局,使清华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和通识教育的开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邱勇赞扬了科学史系建系一年多以来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着重指出由科学史系负责筹建的清华科学博物馆的重要性。正是在此背景下,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度学术会议具有特别意义。

中国科技史学会前理事长、国际科技史与科技哲学联合会前主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特聘教授刘钝在致辞中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1980年成立时,中国在国际科技史界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在今天,许多外国同行都很羡慕中国科技史学科受到的重视和发展的势头。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孙小淳说,学会上届年度学术会议有一百多人参加,本届则激增为五百人,这表明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蓬勃的发展活力。学会将以此次年度学术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改进管理,提升水平,为促进学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有5位学者作大会报告。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常任秘书EfthymiosNicolaidis教授的报告回顾了20世纪国际科学史机构的变迁历史。南京农业大学王思明教授做题为《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与动因分析》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石云里教授的报告梳理了明清学者对阿拉伯天文学的认识,讨论了中国古代在引入外来科学时的成就与不足。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扬宗教授在报告中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科院院属研究所的科研领导体制,探讨了“党委领导”和“所长负责制”对学术发展和学术生态所产生的影响。清华大学蒋澈博士题为《西方古代和现代早期科学史文献学概述》的报告讨论了西方科技古籍整理的文献学传统与科学史研究的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