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金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当前,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发展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而要发展绿色经济,必然要发展绿色金融。以绿色信贷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各级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然而,尽管绿色信贷项目贷款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近年来绿色信贷项目总体占比较低,我国绿色金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绿色信贷政策长期推行不畅,原因众多,主要是一些企业和银行动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很多企业希望降低成本、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缺乏节能减排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作为地方经济支柱的“两高”行业、企业,仍有高利润、高回报性,这符合银行逐利性的特点。
同时,地方政府容易因企业能完成利税指标而放松对其环境污染行为的刚性约束,弱化环境执法,甚至在资源消耗中提供各种显性或隐性的补贴。这致使我国绝大多数资源性产品价格未能充分反映其资源稀缺水平和环境、社会损害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和个人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缺乏持续的动力。
此外,节能减排项目技术性强,通常投资回收期也长。其产业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型过程中,像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等行业,都出现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现象。这也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上升,使金融机构执行绿色信贷的动力长期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增加产业结构的绿色程度,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来解决资金需求远远不够,需要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以弥补资金的缺口。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通过金融杠杆来进行资源配置,可以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使社会各方利益主体容易形成共识。而绿色信贷是对传统信贷的延伸和发展。传统信贷单纯追求商业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绿色信贷注重生态效益,追求的是商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平衡。
现阶段我国环境定价机制尚不完善,强化环境责任是实施和推进绿色信贷的基础。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实现观念的转变,不断完善信贷操作与管理机制,把开展低碳银行业务努力融入日常工作之中。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注重与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土地政策的协调统一,加快建立部门之间有效的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以实现信贷资金的绿色配置。这将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流。
笔者以为,以金融手段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低碳产业发展;二是支持碳交易市场发展。
要加快存量信贷结构的调整,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制度化是确保绿色金融落地的重要基础。在贷前调查、风险审查、贷款发放等流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扩大金融产品的适应范围,延伸绿色金融的业务领域,如排污权质押贷款、清洁发展机制预期收益融资。这可以为碳交易各方牵线搭桥,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要大力拓展咨询与代理服务,探索碳交易实施过程中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期货、贸易融资、财务管理、保函业务等。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参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产业基金和投资基金的托管业务。这可以引导社会游资热钱回归实体经济,各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