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高产优质抗逆水稻新品种选育成功

实事求是地讲,李家洋今年在黑龙江五常的工作说不上顺利。他的团队想要在当地推广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和“中科发”系列,原计划5000亩的示范片,最后只播了3000亩。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不会管李家洋是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不是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当科学家拿来新品种请他们试种时,他们的内心是拒绝的。有的人签了合同,临了又把种子退了回来:“俺们种了十几年的‘稻花香’,种惯了。”
然而前段时间,十几天的连阴雨天气和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让他们彻底改变了想法。那场“天灾”过后,“稻花香”几乎全部倒伏,而旁边示范田里,中科院利用分子模块育种技术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却始终屹立不倒。
9月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现场会在黑龙江五常市举行,在3000亩示范片中“中科804”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味道与外观品质优异,丰收在即。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粮仓。该地区粮食高产和稳产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稻花香”作为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优质米品种,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多年来为当地的企业和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是,“稻花香”在生产中也遇到了诸如稻瘟病抗性差、抗倒伏能力弱、稻谷出米率低、品种退化较严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解决东北地区水稻高产和优质之间的突出矛盾,选育出品质优良、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是当前生产上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李家洋说。
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与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组、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中心张国民研究组联合,针对稻花香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抗倒伏和抗稻瘟病等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及理想株型基因等,运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经过精心设计,育成了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和抗倒的“中科804”以及“中科发”系列粳稻新品种。
其中,“中科804”于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中科发5号”和“中科发6号”也于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
目前,“中科804”等品种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正在全国进行。“目前所有示范片均长势优良,同‘稻花香’相比,‘中科804’预计增产显著,抗稻瘟病,抗倒伏,品质优良,口感更佳,精米率比‘稻花香’提高8%左右。”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刘贵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9月13日,国家统计局宁夏青铜峡市调查队对“中科804”进行了测产调查,结果显示,旱直播田平均亩产753.22公斤,人工插秧田平均亩产808.64公斤;9月18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委托专家在黑龙江肇东市机插秧的“中科804”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745.4公斤。
在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看来,在水稻育种领域,做出单一的优良性状并不困难,最难的就是把多个优点综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超级品种”。“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超级品种’,才能提高效益,降低风险,真正在粮食生产上发挥作用。”他说,“‘中科804’各方面的性状都很好,是很有前途的新品种,今后有望成为绿色‘超级稻’。”
走在丰收的稻田里,李家洋忐忑的心似乎踏实了点。不过,他没有时间想太多,下一步蓝图已在他脑中构画——株型还能不能改造,产量还能不能增加,是否增加香味?面对未来可能大规模爆发的水稻病害,又该如何预先进行品种上的布局?
当然,在被寄予厚望的同时,李家洋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品种做得越大,推广范围越广,晚上就越来越睡不着觉。”他坦言,要应对可能的风险,要让老百姓放心地种好粮,作为科研人员,除了持续地追求卓越外,别无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