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应从疫苗药物依赖转向生物安全防控
没有商业化疫苗,非洲猪瘟致死率可高达百分之百,专家表示——养殖业应从疫苗药物依赖转向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属烈性传染病,猪一旦被传染,致死率可高达100%。在9月11日于河南驻马店市结束的“全国生猪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协同创新项目”现场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宏福表示,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过度依赖疫苗、药物,未来应转向生物安全防控,比如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设施、人员素质等。
病毒基因组结构复杂,大部分蛋白功能未知
从8月初发现第一起疫情至9月10日,我国已陆续发生15起非洲猪瘟疫情,疫情涉及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和黑龙江省,疫情呈现区域流行态势。自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至今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元说,疫苗迟迟无法问世是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该病毒结构复杂、基因组庞大,目前已报道了24个基因型;病毒编码超过150多种蛋白,其中超过一半的蛋白功能还不清楚。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耐低温而对高温敏感,在血液、粪便、未熟猪肉制品、腌肉和泔水中可长期存活,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
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在60摄氏度条件下,20分钟就可有效灭活,次氯酸钠、氢氧化钠、卫可等很多消毒剂对该病毒都十分有效。
孙元说,非洲猪瘟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该病毒的家猪、野猪、软蜱以及受污染的饲料、猪肉制品、车辆、轮胎和注射器等;传播途径有直接或间接接触、软蜱叮咬等。
猪群健康与猪场布局、生物安全措施等密切相关
据统计,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2%,占全球总产量的48%,2016年生猪产值约为1.35万亿元。
“疾病是我国养猪生产水平最大的限制因素,猪群健康成为养殖成败的关键。”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说,猪场的布局、工艺选择与猪群的健康、生物安全密切相关。但是我国到底有多少猪场的基础设施、降温、保温和通风等能满足猪的需求?“甚至一次气温的大幅波动都会让很多猪场出现问题”。
王立贤说,为了防止猪得病,我国除了大规模使用疫苗外,还在饲料和饮水中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不但威胁生物安全,也将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扑杀一头病猪,国家财政补贴800元,目前市场上毛猪售价约6元/斤,一头出栏猪重约200斤。“对养猪户来说,如果猪场感染非洲猪瘟,很可能不愿上报,而是偷偷卖掉。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规定,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疫点周边3公里内的猪都必须扑杀,很多养猪户更是不愿意上报了。”专家们对此普遍表示担忧。
非洲猪瘟可能改变我国养猪现状
由于我国生猪养殖量大、生物安全条件差,再加上生猪跨区域调运量大,车辆、轮胎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因此,非洲猪瘟在我国扩散风险极大。
孙元说,除了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外,还要严控非洲猪瘟传入的关键环节,启动相关排查监测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
孙元等专家均认为,通过及时准确的监测和严格有效的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是能够控制住非洲猪瘟疫情的,西班牙等国的防控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非洲猪瘟可能会改变我国养猪的现状,养殖业应从疫苗、药物依赖转向生物安全防控。”张宏福表示,通过实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再加上良种繁育、绿色高效饲料、粪尿资源化利用、养殖屠宰全程追溯等绿色技术,安全养殖、“无抗”猪肉是完全可能的。(记者 李禾)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窦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