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暨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本网讯 9月8-9日,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暨青年学者论坛在人发学院成功举办。党委副书记钱学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论坛以“乡村振兴:政策、研究与行动”为主题,围绕公共政策、学术研究与社会行动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来自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都经贸易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40余位博士生及青年学者作了发言,10余位校内外特邀学者对每组发言进行了评议。论坛开幕式由人发学院副院长武晋教授主持。

钱学军代表学校对参会的青年学生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论坛主题高度契合国家提出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问题,青年学者齐聚于此,定要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乡村问题为导向,用研究成果助力乡村发展。他对人发学院近年来在留守人口、精准扶贫、农村教育以及国际发展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对参会青年学者寄予殷切希望,并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人发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学院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人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突出“办特色,入主流”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今年,学院启动了全院师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系列”行动,即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和系列培训。在刚刚结束的暑期中,学院组织139名师生组成37个小组围绕76个主题,在20多个省市冒着高温酷暑开展了“乡村振兴系列研究”的实地调研活动,目前正在撰写调研报告。本届论坛为青年学者在农村发展研究方面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希望青年学子勇于担当,取得丰硕成果。

论坛会务组特别制作了“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十年回顾”视频,播放了从第一届至第十届论坛的有关照片,与会者一起回顾了论坛十年来的精彩瞬间和发展历程,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论坛的祝贺和希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王春光研究员以“乡村振兴与治理”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提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与乡村发展滞后、经济发展趋缓与动能不足迫切需要解决的背景下提出的。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表述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建设过程,非一日之功,需要具备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组织以及合适的产业、农民的支持和参与等条件。不同地区的农村具备不同的条件,这决定了乡村振兴不可能全国同步进行,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宣告实现,切勿贪快贪好。王春光研究员强调了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如何把最重要的主体与最有影响的主体进行有效匹配产生共振和倍增效用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以“乡村变革与中国转型”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指出,转型的本质是结构变革带来的乡村人口与土地关系变动,应该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和农民与村庄的关系两个维度来观察乡村变迁,以此分析国家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化时期和沿海工业化时期是否发生转型。他论述了就业“去农化”与“入城化”问题,尤其是居住方式的入城倾向等问题,提出整个乡村转型的成败在于城市权利是否对农民开放,这是实现结构转变的核心要素。与会博士生和青年学者纷纷表示,刘守英的思考与论述角度让他们受益颇多。

根据发言主题与内容,论坛分为乡村振兴的理论、思想与政策,城乡关系与城乡融合发展,精准扶贫的实践与经验,乡村治理体系,农村文化、农村教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乡村与小农户的产业发展等七个领域,每一领域均有10-12位青年学者发言,分别在学院CIAD报告厅和008会议室两个分会场同时展开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王春光研究员、王晓毅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教授,我校经管学院林万龙教授以及人发学院武晋教授、何慧丽教授、左停教授、任大鹏教授、齐顾波教授、熊春文教授对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9月9日下午,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暨青年学者论坛闭幕。本次论坛共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曾红萍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刘守英、齐顾波为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奖。

附:第一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于2009年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起了,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农村发展研究相关领域青年学子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了提高论坛参与度及学术讨论的深度,今年第十届论坛更名为“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暨青年学者论坛”,吸引了部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参加。十年以来,论坛一直关注中国农村发展与变革进程,参会者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论坛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校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得到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知名学者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