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出台全国首个地方立法保护葡萄产区
说起葡萄酒,人们自然会想起享誉世界的法国拉菲。然而,宁夏贺兰山东麓,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这里生产的葡萄酒,已获得世界认可,产品远销德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近年来,宁夏通过立法保护、科学规划、市场准入、严格管理、开放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品质优良市场潜力巨大
“这里日照充足,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戈壁滩上的砂土,富含矿物质;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度至39度,是种植葡萄的最佳地带;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适合葡萄生长;年降雨量不超过200毫米。贺兰山东麓的日照、土壤、水分、海拔和纬度都有助于种植葡萄。”福建商人、贺兰神酒庄董事长陈德启近日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2007年,通过闽宁合作来到宁夏的陈德启,发现在戈壁滩上也能种植葡萄,而且能种世界上最好的葡萄。于是他投资两亿元,先是在10万亩戈壁荒滩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后来开始种植葡萄。
1984年宁夏葡萄产业开始起步,经过30多年发展,宁夏的葡萄酒得到国际认可。截至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在全国十大葡萄酒产区中,最有潜力成为世界优质葡萄酒产区。
产区40款葡萄酒在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城展示3年,成为中国唯一在波尔多葡萄酒城亮相展示的产区。在国外葡萄酒大赛上,只要有宁夏产区的葡萄酒参赛,其获奖总数占中国葡萄酒获奖总数的60%以上。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认为,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指出:“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质优良,宁夏葡萄酒很有市场潜力,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打造国家地理保护产品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把发展葡萄酒产业作为落实“三大战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从苗木引进繁育、葡萄园管理到酒庄建设、葡萄酒酿造、销售,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告诉记者,2013年2月1日施行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国第一个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产区进行保护。《条例》明确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此外,还对产区的规划与建设、产品与质量、专用标志和证明商标等作了规定。
“宁夏产区是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相对完善的产区。宁夏在全国第一个实行酒庄列级管理制度,制定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列级酒庄评定管理办法》,第一个成立了省级葡萄酒产业管理委员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AV)省级政府观察员,出台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等15个政策性文件。”曹凯龙说。
由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自特定的地域,在本地区种植、原材料来自本地区,并在当地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因此成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
2002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这个保护区保护范围总面积达20万公顷。
2017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271.44亿元,位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4位。
实施质量监管流通追溯
没有规范的市场,势必会影响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已发现市场上出现低端、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因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整合资源,打造产区品牌,有效解决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曹凯龙说,在市场管理上,陆续出台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实施细则》《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使产区专用标志及商标管理使用有规可循。
宁夏积极推进葡萄产业质量监管与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对全产业链进行全程化、可视化监管,率先在3个三级列级酒庄试点。目前,已完成追溯体系软件开发,监控室已初步建成。
通过建立监督与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与环保、食药等8部门签订联合执法协议,重点对产区环境、种苗、商标、专用标志、葡萄酒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对5家育苗企业繁育的22个品种(品系)、612万株嫁接、自根苗进行了分类抽检,将不合格苗木现场烧毁,保证了苗木供应质量。
同时,对葡萄酒庄(企业)17个批次的葡萄酒质量进行了抽检,对9家葡萄酒庄(企业)29款产品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情况开展了专项抽查,促进酒庄依法依规生产。
2016年7月,中央第八环境督察组对宁夏进行了督察。根据中央第八环境督察组反馈意见,银川市将违规纳入规划的保护区试验区1764.5公顷土地调出规划范围,并开展生态修复;委托中国环科院制定了《酒庄废水及有机物综合利用技术指南》,并协调搬迁了恒泰元种禽养殖场等污染企业,改善了产区发展环境。
对于葡萄酒产业发展愿景,曹凯龙满怀信心,“到2022年,产区年产葡萄酒5亿瓶以上,带动15万人就业,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将被打造成国际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