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河东区多措并举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全力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国家标准、突出临沂特色、展现河东优势,通过创建 “以创建补短板促提升”,全面提升全区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农作物在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重点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主要做法为:

一、实施政策引导,关键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一是开展购机“二次补助”。针对粮食烘干、高效植保、水稻机插秧等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的机具缺口,区财政投入300余万元,在国家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对粮食烘干机、水稻插秧机、高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共4个机具种类13个品牌的机型进行购机“二次补助”,促进了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关键机具的增长。目前全区今年已新增粮食烘干机13组、高效植保机械20台、水稻插秧机20台,较去年分别增长325%、400%和52%。二是实施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补助。为补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每个镇街均建立一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区财政对示范基地内水稻机械化插秧进行作业补助,每亩补助50元。目前全区水稻机械化种植率已由20%提升至50%以上,已达到考核验收标准。三是加大国家惠农政策倾斜力度。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16万元。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对适宜河东区农业生产和开展创建工作急需的新型高效节能农业机械做到优先补贴、应补尽补,进一步加快机械更新换代速度。目前共补贴各类机具240余台,其中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先进农机装备占比已达到85%以上。

二、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农机装备技术高地。一是拓宽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路径。在全省率先推广水稻钵盘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目前已形成了成熟领先的技术模式与作业经验,在全省“走在前列”。5月23日和6月15日分别举办了临沂市水稻钵盘育秧现场会和山东省水稻钵盘机械化插秧现场会,在全省发挥了创新示范引领作用。该技术是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位列70项农业主推技术第一位,具有用种量少、秧苗素质好、带土移栽返青快、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等优点,与传统毯式育插秧相比每亩增加效益100多元,与人工育插秧相比每亩增加效益200多元。二是加快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结合“1+7”帮服,引进山东白龙集团对河东区志同拖拉机厂进行兼并重组、资产盘活,成立全资子公司临沂宝迪机械有限公司。该公司引进德国发动机技术和国内领先的液压冷却技术,新上大中型拖拉机生产线2条,已具备大马力拖拉机的生产能力,年产值预计可达2亿元,填补了河东区没有大中型农机生产企业的空白;争取临沂市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补助资金20万元,用于实施河东区建领模具机械有限公司的高效低损大蒜联合收获机的研制项目和河东区同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水稻生产机械化与农艺技术融合研究与验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快本区农机装备研发创新步伐,提高农机装备技术水平。

三、依托补助项目,推广创新农机作业模式。一是做好秸秆切碎还田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市级秸秆切碎还田补助项目,创新推广“四个一”作业模式,即“一台收割机配一台切碎还田机(具)加一台播种机配一台灭茬机(具)”。实现了收、种、切碎、灭茬一条龙作业,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全区小麦秸秆切碎还田面积23.3万亩;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机械打捆,秸秆机械化打捆面积3.7万亩。今年河东区小麦全部实现了秸秆切碎还田或机械化打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以上。二是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争取市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补助资金52.5万元。通过采用深松犁加旋耕机的联合深松作业模式,将切碎的小麦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同时,推广“农机+互联网”模式,所有参与深松作业的机具全部安装了北斗卫星智能监测装置,确保深松作业精准达标。

四、培育新型主体,推动农机产业服务经营。一是拓展农机合作社发展思路。创新提出了“三区一站托一园”发展思路,在润农农机合作社建立了 “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示范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依托院士工作站,打造 “同德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经营发展新路子。积极引导合作社由过去靠“项目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变,拓展了农机合作社发展空间,协调本区6家农机合作社与郯城4家农机合作社组建2个大型联合社,通过强强联合、资源共享的形式在河东区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协调联合社与华盛、永佳等植保机具生产厂家建立植保作业联盟,开展高效植保作业;本区双收、盛达2家合作社已建成的2个烘干中心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市场化粮食烘干服务,全年烘干能力达1.35万吨,理论上可增加收入200余万元。二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机作业由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以此带动农机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维修及配件供应等产业发展,全区涌现了一大批提供涵盖耕、种、收、植保、还田及烘干等一条龙、保姆式作业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10家,省市级合作社承担了全区80%以上机收、机播、秸秆切碎还田(秸秆禁烧)和农机深松作业任务。2018年,全区农机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120份,订单作业面积60万亩,总收入5000余万元。三是着力做强跨区作业经济。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推动作业环节由传统的机收向机耕、机插、植保等方向发展,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拓展。截止目前,全区参与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达320台,实现跨区作业收入1600余万元,作业范围北达吉林、黑龙江,南到重庆、四川,遍及全国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