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种业强起来
缪翼
当今种业,创新就是力量,而研发并不简单。要想兼顾农产品口感、营养价值及抗病性,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优质,就要对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高科技标准有一份清醒的认识。
研发“中国芯”,其驱动是市场化力量。当前,消费需求已经从“吃饱”向“吃好”“吃营养”转变,从而就有了对“记忆中沙沙甜甜的番茄”的追求;人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已经从以前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培育减少农药使用的、综合抗病性高的品种便迫在眉睫……
企业强,则种业强。可喜的是,近年来,一批“育繁推一体化”民族育种企业脱颖而出,擎起了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大旗;更可喜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向前推进,民族种业不单单从海外引进资源、品种,更把我们的优秀品种、高精尖技术、理念甚至文化逐渐输出到海外,这无疑是民族种业发展振兴的重要举措。
当然,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种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纵观世界种业发展,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持续活跃,已形成市场集中度高、优质资源不断整合的行业特征。近几年,国际种业巨头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重组浪潮,直接导致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进一步集中,领先优势被放大,我国种子企业想要追赶的难度也加大了。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发展壮大中国民族种业我们仍然有信心、有底气。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工作,为种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修订后的《种子法》等一批法律法规相继实施,相关部门多次组织种子法执法检查,都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已启动并逐步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致力于破除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当前,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的有力推动下,不少国内企业正在成长为育种创新的主体,无论研发投入还是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加强,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培育有全球竞争力的民族种业,建设种业强国,值得期待。
责任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