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17万公顷

7月13日,记者在阜新市彰武县双庙镇双庙村看到,原本的玉米大田已经被西蓝花种植基地替代。57岁的村民李志强将家里的1.07公顷地流转给种植基地,并在那里打工,能比往年多挣五六千元。这是辽宁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优势高效作物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辽宁省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布局结构为重点,进一步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促进全省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截至目前,全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17万公顷,超出农业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任务1.17万公顷。往日的玉米地上改种了花生、蔬菜、饲草、甘薯、中草药材等作物,黑土地随之增值。

玉米作为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此同时,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也带来了品种结构失衡、土地资源错配、库存压力加大、比较效益降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基于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辽宁省按照有力、有度、有效的原则,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稳步向前。制定印发了《全省种植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明确了2018年全省种植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并从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角度提出了保障措施。研究制定了《2018-2022年辽宁省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今后五年设施农业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及重点推进措施。

同时,辽宁省强化任务落实。在各地目标计划基础上,合理确定了全省4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方案,按省政府要求将调减任务纳入省对市绩效考核体系,将调减任务分解落实到市。要求各市分别结合实际,将调减任务层层分解至县乡、落实到地块,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工作。助推全省种植结构调整,省农委会同省财政厅印发了《2018年辽宁省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试点任务、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积极推进耕地轮作制度试点,落实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在沈阳、锦州、阜新等市的21个试点县开展轮作试点6.67万公顷,引领各地开展耕地轮作,推广玉米与大豆、杂粮杂豆、薯类、油料等轮作模式。此外,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有关部门从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中调剂超过2亿元,作为省级种植结构调整补贴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和优质高效作物。同时,允许市级财政调剂部分资金配套支持种植结构调整。各地区也分别出台扶持政策,沈阳市安排市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用于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和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辽阳市投入3000万元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今后,辽宁省仍将坚持把改善农业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增强农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持续推进辽宁省农业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