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杭州“种业梦”:红色基因育良种 科技创新争一流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龙首”,牵系着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目前,杭州种业承稳粮安国之重,蓬勃崛起。
种业繁荣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实施,将国内种业发展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开启了种业发展的新局面;同时,《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种业科研体制改革、推进“育繁推”一体化、自主创新与内引外拓等方面作出规划。“顶层设计”为种业企业腾飞“插上翅膀”。
近年来,浙江省种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作为推动种业发展的“生力军”,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杭州种业集团”)是浙江种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杭州种业集团的“种业梦”更是在党建引领下,焕发出红色生机。
激活“红色基因” 茁壮绿色种子
“党建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只有厚植党建的优势土壤,才能为做强国有企业注入不竭动力。”杭州种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吴杰说。
若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种业的“芯片”。‘杭州油冬儿’‘杭州长梗白’是杭州十大名菜中的两大特色品种,2010年,两者均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目录”。作为国有现代种业企业,杭州种业集团在成立之初就主动担负起恢复“杭州老底子品种”的使命。如今,经过提纯复壮的两类种子已大量供应市场,老底子味道重回餐桌。
不止是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上为种业发展注入动能,今年年初,杭州种业集团在江西珠湖农场实施的早稻新品种百亩示范方,与所在地江西珠湖农场党支部共同设立了高产攻关“党员责任田”。共产党员的身影活跃在粮食安全责任田,“汗滴禾下土,党徽耀田间”景象在烈日下熠熠生辉。
在党建精神引领下,杭州种业集团一路高歌,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快速推进,全国独占许可的瓠瓜品种‘浙蒲6号’成为浙、鄂、皖等地主推品种;超级稻品种‘浙优18’和鲜食大豆品种‘浙鲜9号’分别摘得2017年杭州市、浙江省“高产金牌”;油菜品种‘浙大619’连续8年入选浙江省种植业主导品种。
目前,杭州种业集团1万多份水稻育种材料、2千多份育种新组合正被种植,为创新新优品种打下良好基础。
点燃“红色引擎” 驱动创新动能
杭州种业集团将“党建力转化为生产力”画面演绎地栩栩如生。诚然,现代种业已发展成为典型的高科技产业,种业竞争成为科技创新的竞争。
为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杭州种业集团以党建精神引擎,积极打通科技创新“任督二脉”,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引领,坚持自主选育与合作选育相结合原则,大力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
该集团采取建设院士工作站、引进共建专家团队、创建种业“星创天地”等新举措,把“红色堡垒”建在现代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十三五”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攻关口”上,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谁拥有突破性创新品种,谁就拥有种业竞争主动权。”杭州利丰种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市政协委员汪继华表示,目前,集团拥有优质、高产、高效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高含油油菜品种20余个,优质、节水、早熟、适宜轻简化栽培的水稻新品种也已崭露头角,自主创新的16个农作物新品种正在参加浙江省省级联合试验。
正如汪继华所说,杭州种业集团作为入选“浙江省‘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培育计划”之一,始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要求,不断提升企业研发和经营能力,争做种业“中国芯”。
流淌“红色血液” 迈向国际舞台
在打造种业创新高地道路上,如何将企业“红色血液”更好地融入“国际种业朋友圈”,也是现代种业企业争做“种业航母”的突破口之一。
近年来,全球种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种业正经历着以“生物技术+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特别是国际种业巨头的“抱团”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重组浪潮。
在全球种业一体化加速发展进程中,杭州种业集团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助力中国民族种业蓬勃。今年6月下旬,杭州种业集团“牵手”斯里兰卡和印度,为进一步接轨国际“引流取水”;去年4月,杭州种业集团20公斤杂交早稻种子首出国门,并在孟加拉国收获订单;今年4月,6个鲜食大豆、鲜食玉米和速生叶菜品种在保加利亚“16+1农业科技产业园”试种。
“开展国际贸易、高位嫁接国际先进技术、引进国际先进品种是做强种业的重要途径。”杭州种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利祥表示,杭州种业集团以服务杭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姿态,坚持内生发展和外延扩张并举,为现代农业发展做积极贡献。
正如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所说,浙江将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更开放的贸易姿态,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使种业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