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安全基石不以GDP论英雄
超级稻单产逼近1000公斤的消息令人振奋,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苦心经营,矢志不渝致力超级稻增产实验,屡获世界性突破,可喜可贺。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在于靠科技提高产能,守住耕地红线,确保自己的饭碗盛自己产的粮食,唯有如此,粮食主动权、话语权才能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但是威胁粮食产能提高的刚性因素骤然剧增。据美国媒体报道,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已经逼近政府设定的“红线”。红线赫然在目,但守住几何?粮食产量增减几何?有识之士不止一次发问。
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抛荒疏于管理并非个例。个别地区粮田减、总产减,管理差、单产减,粮食何增之有啊!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为重中之重,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
粮食调出省区逐渐减少,几个主要粮食品种都要进口,虽说有国内外差价的因素,但还是说明自给率呈下降趋势。不少地方是“口号农业”、“咋呼农业”,无序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如果掉下去,几年都翻不过来。
耕地减少和干旱已经还以颜色,今后粮食生产的增长难度异常大,而粮食的需求则呈刚性增长。主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调节产需、供求缺口将日益困难。
从世界的粮情看,粮食产量在2l亿-22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10多年。国际粮食市场回旋余地有限,国内每年进口1亿多斤大豆就是个信号,大米、玉米进口急剧增加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值得反思。
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既定方针,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为确保粮食安全,要未雨绸缪,破除耕地和水资源枯竭的桎梏,不搞数字游戏,脚踏实地抓粮食生产,落实粮食主体功能区战略,核实核准粮食数字,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科学的粮食产量基础数字。
对粮食直补政策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一改现在种不种粮食都给予种粮补助的办法,况且粮食直补面积也容易有水份,应改为按出售商品粮数量给予补贴。同时实行粮食主产区补偿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真正让种粮人有地种、能种地、会种地。
粮食数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有丝毫造假或忽悠的成分,堵住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的恶习,也是端正党风、政风,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的良好开端。
粮食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天下安,必须改变越往下越轻视粮食生产流通的不良倾向,不以GDP论英雄,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目标。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