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分类: 玉米种子

寿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写在我亲历的农业“大跃进”60周年(3)

(这是我亲历农业“大跃进”的往事,愿您喜欢。)

1958年8月22日,北京农业大学全体师生组成11个大队25个分队,分别下放到全国60个农业跃进点,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下放点是当时农业放“卫星”的“先进”社队。山东分队约300多人下放到山东省寿张县各个公社。我所在的小分队20多人下放在台前公社台前大队。

寿张县是全国农业“大跃进”“放卫星”最著名的前哨单位。

8月23日,寿张第一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宣布成立。4天后,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原有的129个农业社被合并为8个公社。不久,又将8个公社合并为一个公社,命名为寿张人民公社。

8月27日《人民日报》通栏大标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文章。文章说:今年寿张的粮食单位产量,县委的口号是“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但实际在搞全县范围的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象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一、两千斤,根本没人提了。这里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气魄大。“地的产量是人的胆量决定的”,“我们怕的是想不到,想到了就一定能做到!”

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的学生,为能下放到全国农业放“卫星”著名寿张县,深感荣幸和激动。红旗招展,标牌林立,歌声嘹亮。社员按军事化编队劳动,在集体大食堂吃饭,不再使用粮票油票,放开肚皮吃饱饭。

全国慕名前来寿张参观的人路驿不绝。台前社率先放出小麦3175斤的“卫星”,震惊齐鲁大地。之后“卫星”越放越大。北台社放出谷子“卫星”亩产10546斤,城关社放出玉米20125斤“卫星”。

台前大队放卫星项目是“地瓜卫星12万斤”(红薯在山东叫地瓜)。在田间设置一座两米高正方形的大玻璃罩,中间有一株粗大的地瓜秧,全株结出几十个大地瓜,每个地瓜约有7-8斤重,这一株地瓜标本足有八九十斤。到了9月下旬,前来参观的队伍一拨接一拨,工农兵学商,来自天南地北,特别亮眼的是有很多是身着色彩鲜艳的少数民族服装的人,围着地瓜卫星田地慢慢地转,细细地看,轻轻地说,有照像的、有记录的。

我是刚进入农业大学的学生,毕竟未正式上专业课,多次亲临地瓜卫星田,目睹参观的人群让我也很激动。但毕竟是来自农村,脑袋里也慢慢滋生疑问。有一次听到参观人员议论:每垅种六到八行,一亩能插地瓜秧两万多株,简直让连下脚都很困难了。如果每株地瓜长得像20斤体重的小孩,那亩产12万斤就相当在1平方米的土地挤有7个小孩。

我和玉米专家李竞雄老师同住台前小队,又编在一个劳动组,经常一起劳动,虽说是师生关系,但除了说一些生活方面的话,更没有也不愿进行深入地畅谈和交流。有一次在“地瓜卫星田”边,李竞雄老师自言自语:“亩产地瓜12万斤,那每一平米有一丈深全是地瓜了?”。心有灵犀,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尽管心知肚明也是三缄其口。因为正在兴起“拔白旗、插红旗”运动。

其实,即使普通的农民或任何一个具有正常头脑的普通人都能计算出,1亩地怎么能生产出12万斤地瓜?然而,没有人站出来作这番计算,也可能有人计算过而不敢公示出来。没事找事啊?



在那近乎疯狂的“大跃进”年代,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狂热的亢奋激情驱动着膨胀的头脑,各级干部“胆子”越来越大,放“卫星”波浪逐日攀升。1958年10月,寿张人民公社公布:全县几万亩早秋谷子和玉米,平均亩产都超过了5000斤。其中玉米11064亩、平均亩产4814斤,谷子52345亩、平均亩产6028斤。全县50万亩粮食作物预计总产量达25亿多斤,平均亩产5000斤,是全国第一个平均亩产超过5000斤的县。寿张人民公社郑重宣布:1960年全县进入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