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化科技发展报告2015-2016年(十)
十、精准农业
(一)专业组工作开展情况
2015-2016年间,根据农机化司科教处和战略专家组总体工作安排,“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专业组”制定了本专业组工作计划和调研工作计划,召开了农机化信息技术应用、精准农业专题报告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组织本专业组相关专家积极开展农机装备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农田作业装备智能导航技术产品需求以及耕种管收作业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产品调研,参加国内外精准农业行业论坛,积极研究探讨国内精准农业领域技术装备应用现状、需求和发展趋势,引导行业相关研究力量,结合精准农业相关科研计划和任务开展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研发,积极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成效。
1.学术交流活动
2015年6月7日至13日,“2015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台北举行,本专业组参与承办,专业组六人受邀参加会议。论坛大会上,分别做了“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规模产供销一体化种植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和“北京设施农业智能装备新技术研究进展及实践案例”的学术报告,重点介绍了专业组在设施农业物联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并与台湾专家学者就两地技术互补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2015年9月15日至20日,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本专业组联合承办的“现代农业节水、节肥、节药高新技术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委员会、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企业、农副业基地的代表160余人参加了本届高级研修班。从农业节水新技术、农业节肥新技术、农业节药新技术三个专题帮助研修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2015年9月27-30日,由本专业组组织召开的“智能农业国际学术会议”在京举办,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3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动植物表型信息获取、精准农业与农业航空、农产品质量监控与溯源、农村信息化与信息服务进行了交流研讨。智能农业国际学术会议ICIA2015为全球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技术、思想、理念和友谊的平台,是全球智能农业领域专家、学者、相关组织团体的一次盛会,也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分享智能农业创新研究与应用发展实践经验的平台。
2015年12月2日,中国质量评价协会、北京企协企业评价中心在北京职工服务中心共同召开了“2015年度科技创新工程推进大会”,大会隆重表彰了获得2015年度科技创新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专业组的产品温室娃娃、ASE灌溉控制器以及墒情监测站分别获得2015年度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产品优秀奖。
2015年12月3-6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在浙江衢州举办“第六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2015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并对第二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优秀创新项目、优秀论文进行了颁奖。专业组申报的“土壤机械化消毒装备在消除连作障碍的应用”成果获得优秀创新项目。
2016年1月9-11日,专业组组织了“农机信息化技术应用研讨会”,全国8个省份40个地市县的农机局和服务商代表共170余位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交流研讨现代农机装备作业监管与服务技术、产品和系统及其应用模式,提升农机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农机信息化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
2016年3月21日,专业组为进一步深化在新疆实施精准农业,特邀请陈学庚院士做报告,开展了主题为“新疆现代农业与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兵团主要农作物生产概况及其农业信息化现状,着重分析了棉花、玉米等作物对拖拉机自动导航的迫切需求。陈学庚院士针对新疆各农业生产环节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及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为专业组农业智能装备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2016年5月19日,由本专业组牵头,经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筹备成立信息化分会,旨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机装备设计制造、装配生产、运维服务、农机作业、监管服务等环节的全面应用,同时进一步提升专业组在农机信息化领域的国内影响力。
2016年5月24日,专业组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海滨教授到访,并作题为“基于仿生群体智能的多无人机自主协调控制”的学术报告。段教授系统阐述复杂环境背景下仿生群体智能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介绍仿生群体智能在无人机航路规划、多无人机自主协调控制、编队协同控制、无人机/无人车异构协调控制、任务分配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专业组相关研究方向人员与段教授将就无人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2.调研培训
2015-2016年间,结合专业组年度调研工作计划,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专业组组织本组专家和本领域技术研发人员,先后赴我国东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黄淮海平原等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农机管理部门、大型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主流农机装备企业进行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及农业信息化服务切实需求调研,重点针对拖拉机自动导航、变量施肥、精密播种、精准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相关技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对上述精准农业软硬件系统配置数量、比例、应用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同时,通过与农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农机户、农机装备企业开发及销售人员等座谈,深入探讨了规模化种植区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结合、精准农业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和信息,为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专业组当年和未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2015年专业组开展基于农机远程运维需求调研,在对基于拖拉机、收割机、智能化装备技术、经销商、合作社开展需求调研,形成需求调研结论,指导建立物联网监测终端开发及物联网运维软件平台的开发;在农机集群田间作业工况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创建实时作业工况数据库和基础信息库,并构建故障诊断与预警、可用性评估、运维调度等算法和模型库,以及故障诊断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展开远程协同故障诊断等运维业务的应用,为农业机械集群作业服务和运维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6年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专业组组织本组专家和本领域技术研发人员,在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规划下,面向黄淮海、东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北等区域规模经营条件下的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主要针对不同栽培模式下施肥方式、化学肥料利用率问题,生产中肥料对行分层深施、精量播种与精密施肥、中耕追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并调研了以上区域典型施肥机具的施肥效率、施肥均匀性、作业稳定性、投入成本、劳动强度和机具可操作性等重要指标,为智能化精准施肥装备的研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调研过程中与黑龙江农垦规模化农场、黄淮平原农场,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不同等级的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应用示范进行了协商。
2015-2016年间,专业组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形成了基于北斗的适配国产中型拖拉机的自动导航系统和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监管终端及系统2种实用化的技术产品,针对自主研发的2种产品分别在全国10余个省市开展了广泛的培训工作。其中,适配国产中型拖拉机的自动导航系统在新疆、黑龙江、北京、安徽、吉林、辽宁、河南等地推广应用1000多套;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监管终端分别在山东、安徽、天津、辽宁、黑龙江、新疆、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宁夏等地推广应用20000多套,为我国农田精准作业和农机深松作业监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3.取得成效
本专业组在农田作业装备智能导航技术产品方面,突破了农机自动导航关键技术,研发了国产化农机自动导航产品并开始应用转化。研制了基于电机和电液控制的自动转向驱动装置,开发了国产化农机自动导航产品,田间作业导航和直线跟踪精度控制在5cm以内,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农机自动导航技术产品研发,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相对国外同类产品,价格降低了1/3。目前,自动导航技术产品在新疆、黑龙江、上海等地开展了实际应用,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产品成果鉴定,并与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始批量生产。
本专业组在农机智能测控方面集成开发了深松整地作业质量无线监测系统及装置,实现了深松耕整地作业的实时监测、数据查询、作业统计、作业质量分析等功能,检测精度高、集成度高、功能多样、灵活易用,可为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社、机手等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客观的作业质量监管手段。在山东、安徽、天津、辽宁、黑龙江、新疆、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宁夏等地推广应用6000多套,总安装数量达到13000多套。
本专业组构建了农机装备精准作业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分为应用层、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实现了农机作业导航服务、农机变量控制远程服务、农机田间工况智能监测服务、农机远程协同故障诊断、农机远程维护调度和农机远程监控管理等共六个功能模块。
本专业组研发的大幅宽全要素变量施肥机、大垄双行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机、高地隙自走式变量喷药机、悬挂式精量喷药机在黑龙江农垦红星农场、赵光农场和七星农场开展了集成示范应用。在赵光农场开展了玉米种植变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肥料的投入成本减少了159.97元/ha,产量增加了217.05kg/ha,收入增加503.7元/ha。
本专业组开发了种、肥、药精准施用模块化控制系统,构建了一体化精准作业集成控制装备。研发了大幅宽自走式高地隙精准喷药机、水田精量喷药机、面向垄作的变量施肥精密播种机、多营养元素同步变量施肥机等种、肥、药精准施用作业机械装备。相关技术装备在黑龙江垦区、江苏垦区和新疆兵团等地开展了应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专业组在大田作物精准施肥及化肥使用零增长技术示范方面,建立了东北、华北精准深施肥技术创新示范区。根据示范区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确定作物单位面积合理的施肥量,减少盲目施肥行为。通过应用基于自适应变量施肥控制方法的精准深施肥装备,逐步取代人工和机械撒肥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保证作物营养供给,减少环境污染。针对基肥分层深施、种肥精准拟合、追肥精量深施进行了技术攻关与装备研发,完成不同种植模式下最佳施肥方法试验与评估,为机械化施肥提供技术依据。
本专业组针对规模化农场精准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解决了手持移动设备、无线传感网络定点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的农田土壤、作物、环境等作物精准生产管理的多参数实时接入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面向规模化农场精准作业的数字化管理。
(二)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情况
1.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动态
精准农业是综合应用现代高科技,以获得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操作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已经在主要农作物的耕种管收各环节进行了应用。国外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充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变率处理等技术手段准确地进行农业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农业投入,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产量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已开始融合现代微电子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加速向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到目前,研制出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及配套生产管理技术,形成了系列的智能农业机械化作业装备和高效的生产监控管理体系,各种电子监视、控制装置已应用于复杂农业机械上,光机电液一体化的信息、控制技术在农业装备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装备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智能装备技术在农业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除草、喷药、消毒、监控和生产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推进农业不断向“精耕细作智能管理”方向发展。智能播种机、变量施肥机、精准施药机、智能联合收割机等高度智能化农业机械已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农业智能传感器可以快速采集农作物和畜禽信息,在生产中应用广泛。农业智能机器人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也已走向应用。
2.主要科研成果
(1)本专业组2015-2016年承担重大项目
2015-2016年间,本专业组积极申报国家及地方各重大项目,总经费达1.2亿元,为专业组推进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研究进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农业部948重点项目,百千万人才资助项目等10余项。
项目名称 |
国拨经费(万元) | |
信息感知与作物精细生产管控机理研究 |
2800.00 | |
智能化精准施肥及肥料深施技术及其装备 |
6400.00 | |
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课题 |
农机作业与精细生产管控理论与方法研究 |
|
种行肥行精准拟合与判断关键技术与装备 | ||
基于3S技术的作物基肥变量施用技术与 装备 | ||
农机作业北斗自动导航控制技术与装置 | ||
智能化稻麦联合收获机多参数融合调控策略 | ||
国家自然基金 面上项目 |
半结构农田环境下自动驾驶拖拉机行为控制与行为规划方法 |
72.60 |
农业部948 重点项目 |
精准农业智能关键装备技术引进与创新(2015) |
100.00 |
精准农业智能关键装备技术引进与创新(2016-2017) |
300.00 | |
百千万人才 资助项目 |
自动驾驶拖拉机行为控制方法研究 |
6.00 |
北京市自然 基金 |
基于离散元法的小麦精密排种过程分析方法研究 |
10.00 |
北京市科技 计划项目 |
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
680.51 |
北京市工程 实验室 |
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
653.00 |
(2)2015-2016年标志性成果
开发了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终端产品
在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关键技术方面,研制适合不同作业条件下的基于北斗农机自动导航产品并进行典型应用示范与产品推广,使我国高精度农机组合导航系统与智能终端关键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农机自动导航技术对我国的垄断。
集成开发深松整地作业质量监测系统
在智能测控技术方面,为适应国务院深松推广作业补贴政策,向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社、机手等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客观的作业质量监管手段,研究深松整地作业质量无线监测系统及装置,实现深松耕整地作业的实时监测、数据查询、作业统计、作业质量分析等功能,检测精度高、集成度高、功能多样、灵活易用。
开发形成农机精准作业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
集成农机作业导航服务子系统、变量作业控制远程服务子系统、农机田间作业工况智能监测子系统、农机集群远程运维服务子系统,构建了农机装备精准作业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经第三方测试,满足了7×24 小时稳定运行和支持农机机载终端接入量不少于10000 台的技术指标要求。平台已经在安徽省进行了业务化运行。
开发了种肥药精准施用关键技术装备
针对玉米精量播种需求,研究了基于作业速度实时检测的播种量同步控制技术,研制了玉米精量播种系统,基于嵌入式车载终端,开发了精量播种控制作业控制软件,并开发了玉米播种机多参数监控系统。
开发了风送式侧深精准施肥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排肥、风送肥料、GPS测速的工作原理,侧位深施化肥的施肥方式,采用车辆行驶速度与排肥驱动电机转速实时匹配的精准施肥控制算法,当预置施肥量为300 kg/hm2时,车辆行驶速度为3.6 km/h时,施肥量偏差控制在6%以内。
设计了自走式水田变量喷杆喷雾机,该机具地隙高、功率大、水田通过性能好,可以根据作业速度实时调节喷雾量。
3.专业领域科技发展趋势
精准农业是21世纪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包含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各种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智能仪器装置、基于硬件的农业智能系统、农业智能作业装备、农业机器人技术系统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生产、农机化新技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互联网+农机”的创新模式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农机生产管理和服务中,以及在农机田间作业过程监管中依赖于农机信息化技术装备。基于智能传感检测技术、物联网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在农机装备集群管理、跨区作业调度、精准作业和远程运维中的应用研究,都将是未来农机装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从世界上现代先进农业装备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进程来看,实际上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专业技术不断融合液压、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微电子、信息与生物等高新技术,向智能化、光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快速演进的过程。农业智能装备技术与现代育种、栽培和农产品加工等其它技术的创新融合,正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研究已涉及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土豆、果树等作物生产过程。其在大型拖拉机上配置GPS进行耕作已较为普遍。如美国AGLeader公司的GPS 6000和6500自动导航设置,输入频率分别可达10赫兹和20赫兹,几乎能适应全部作业需求,并提供更好的精度;AGCO公司的Fieldstar系统、JohnDeere公司的GreenStar系统等都能实现拖拉机自动导航作业功能。作业过程参数监测也日渐普及,如Precision Plangting公司的播种监控、产量测定系统,均能实时获取我们想要的作业参数,CASE公司的AFS系统,能测定机器行走距离、作业面积、瞬时谷物含水量和瞬时作物流量等参数,并实时计算产量。AGLeader公司的测产系统提供了最为方便的数据读取和共享功能,产量图和报告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
自由从显示终端或者移动电子设备上读取。
(三)专业领域研究重点建议
1.专业领域研究重点内容
“十五”以来,我国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在研发和应用方面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精准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制造体系,一批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性能稳定可靠的农业新技术装备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集播种、耕整、肥药、收获于一体的机械化复式作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在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稳定性,以及农业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程度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结合新形势下国家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战略,为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为目标,面向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生产环节全程精准生产需要,根据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特点和农艺要求,开展主要环节智能化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建设以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物联网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装备体系。重点开展精准农业信息快速获取、农田精准作业导航与变量作业控制、农机物联网、肥水药精准实施装备、智能化农田作业机器人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并结合区域性作物开展全程精准作业生产技术装备研究,研发实用化的技术产品,结合特定地域特点开展集成示范应用,构建适合地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全程精准作业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全程化精准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人才队伍相融合。
(1)农机装备电子、总线与智能测控技术
面向国内农机行业未来5至10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大型农机装备通用电子控制与总线技术研究,研发农业作业控制和工况监测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技术;研究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总线的ECU单元通讯技术,研究兼容农林用拖拉机和机械--串行控制和通信数据网(ISO 11783)协议开发ECU底层驱动及相关共性作业智能控制算法,形成一批支持通用作业参数检测、智能控制的农机电子控制单元产品。研发符合总线标准的嵌入式车载终端,重点开展兼容ISO 11783协议的拖拉机ECU、虚拟终端、任务控制、文件服务、诊断服务技术研究,研制一批具备总线协议接口、先进适用的通用智能农机终端。构建标准化的农机ECU开发环境和模块化作业控制和工况监测软件,建立适用于农机装备通用农机电子、总线技术与智能测控系统开发平台。
(2)基于北斗的农机定位导航与作业控制技术
面向农机精准作业技术需求,研究基于北斗的农机定位导航与作业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北斗定位技术、GNSS互操作、多姿态传感器融合、导航定位与姿态估计等关键技术,融合北斗、GPS、惯性测量单元、航姿参考系统等多种传感器信息,研制符合农机作业定位、导航和种肥药施用作业控制技术要求的北斗多模定位测姿技术设备;研发农机自动转向控制、智能导航控制和通用作业控制技术,集成高精度北斗多模定位测姿系统,形成基于北斗的农机装备自动驾驶系统与作业控制系统,研制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与精准作业控制技术产品。
(3)典型作物全程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装备
以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典型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为重点,针对整地、播种、施肥、施药和收获等关键作业环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精准生产作业技术装备。重点开展GNSS控制智能平地技术装备、精准播种技术装备、精准施肥技术装备、稻麦精准追肥技术、智能化精量喷药技术装备、智能收获技术装备、精准采棉机和智能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装备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区域性农业生产特点,突破GNSS控制平地技术、精密播种智能控制技术、精准追肥技术、水田精准施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能够满足区域性作物全程精准生产需要的智能化作业装备。
(4)农机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与管理中的应用是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运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农业装备作业参数信息获取与智能控制一体化技术研究,实现农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探索农机协同作业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农机集群生产作业过程中作业位置、运行状态等信息的实时感知技术,作业农机的工况信息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技术,研究拖拉机、收获机、作业机具协同作业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和主-从协同作业自动导航技术;研发面向垦区、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规模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农机物联网智能化监控装置与实用化车载终端产品,构建农机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服务平台系统,通过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5)基于农田作业机器人的农情信息获取与作业控制技术
结合大田作物生产与设施农业生产需要,开展智能化农田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展基于机器视觉、生物信息模式识别、光谱分析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生物环境信息识别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适应生物材料处理的多自由度机械手机构及智能伺服机构控制理论、方法和农业智能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在果蔬采摘、大田精准锄草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开发一批适合农田作业的实用化农业智能机器人产品。
开展农业无人航空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制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农用微小型无人机,研究超低空飞行姿态高稳定性自动导航控制、微小型无人机信息获取传输与控制、基于无人农业航空器的作物养分与病虫害信息快速解析、无人机植保装备等关键技术系统。
2.专业组重点建议
(1)积极推进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工作
专业组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应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整合科研院所、企业和用户资本、人才、技术资源,继续发挥规模化农场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智能化农机装备相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智能化农机装备相关技术产品,构建适合相关作物高效机械化精准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建立相关作物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精准生产技术体系。
有步骤地在规模化农场开展农机智能化监控管理物联网关键技术相关示范工作,结合农场农机生产管理的需要,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农场农机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配套化示范应用,推进农机物联网技术在农机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的应用。
(2)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机制,推进智能化农机装备产业化发展
在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中,要运用有效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一是依托大型企业,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并在重点企业实现产业化,形成重大平台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共享和技术扩散的机制,成为面向行业、开放式、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技术开发主体。二是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推进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实施项目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通过联合研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共同开发智能化农机装备的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平台技术。建立以发挥高校的基础研究优势、科研院所的应用开发和工程转化优势以及生产企业的生产示范优势三者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
(3)加强精准农业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快建立精准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研究与推广应用人才。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经营,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既要掌握现代信息高新技术,又要善于经营管理现代信息产业的高级专业人才。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开展对精准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手段在农村加强宣传精准农业相关技术的重要性,加深农民对先进技术装备的认识,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精准农业技术装备更好的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