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鲜食玉米辐射诱变育种体系的创建与应用”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院承担的“十...

2018年5月21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完成的“鲜食玉米辐射诱变育种体系的创建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专家组听取了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内容系统深入,方法先进,创新性突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

该成果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针对鲜食玉米优良种质匮乏、优质高产品种少、育种效率低等问题,创建了以辐射创造变异、分子标记检测和田间表型定向选择筛选变异、单倍体加倍稳定变异的“三结合”的鲜食玉米辐射育种技术体系,提高了遗传变异,丰富了种质资源,缩短了育种周期。

2.利用该技术体系,创制了以“Nb11”为代表的早熟、优质、多抗的鲜食玉米自交系4个,培育出优质、高产、适口性好的甜、糯玉米品种4个,累计推广120万亩,新增效益3.6亿元,其中近三年推广48.18万亩,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 余桂容 宋 军 杜文平)

我院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盆地水稻丰产

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2018年4月11~12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主产区作物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课题验收会在河南新乡举行,本次会议由项目组织单位河南省科技厅主办,“粮食作物丰产节水节肥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肥水一体化优化管理技术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承办。河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王备战副处长主持会议,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玉芳教授致辞,来自四川、江苏、湖北、河南等4个课题的承担单位及参与单位有关专家共20余人参会,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徐富贤研究员、院科技管理处彭建华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四川盆地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是由四川省农科院承担,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共同参与完成的。课题自2013年启动以来,历时5年的研究,形成了“两季田水稻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9项主体技术,集成了“四川盆地杂交中稻节水控灌与精确施肥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等5套栽培技术模式。授权发明专利2项,颁布地方标准3项,发表论文90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在四川省10个县建成示范区58.99万亩,一季中稻平均亩产为634.1公斤,比课题实施前三年平均增产14.94%,肥料利用率提高10.3%~15.8%,水分利用率提高15%~22.6%;在40个县累计辐射5259.5万亩,平均亩产556.8公斤,增产4.66%。共增产稻谷132.98万吨,新增产值32.34亿元,节支5.55亿元,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7.90亿元。

(四川省农科院科技管理处 彭建华 副研究员)

我院选育的三个毛木耳新菌株通过田间技术鉴定

2018年5月16日,四川省种子站组织省内相关专家,在成都市什邡市湔氐镇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选育的毛木耳新菌株“川耳206”、“川耳208”和“川耳213”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专家组考察了什邡市湔氐镇栽培现场,现场察看了3个新菌株的田间表现,课题组陈影博士代表项目组就3个菌株的选育过程、菌株的性状、适宜推广区域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一致认为:3个菌株的来源清楚,遗传性状稳定,适应性强,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是与我省现有毛木耳品种有明显区别的新菌株。

(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 贾定洪 陈 影 彭卫红)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18年5月23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