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水库蓝藻水华对浮游细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及机制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水生态健康研究组(杨军团队)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水库蓝藻水华期和非水华期、自由生和颗粒附着生细菌所携带的ARG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共检出145种ARGs和9种可移动遗传因子,其中具有外排泵抗性机制的多重耐药基因最具优势(68.93%),非水华期自由生细菌的ARGs丰度最高;蓝藻水华期的ARGs种类数低于非水华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共有的ARGs丰度贡献分别是99.8%和96.9%;蓝藻水华对自由生细菌ARGs丰度的抑制作用较大,对附着生细菌ARGs功能组成的影响较强。
在世界各地的湖泊、水库等淡水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和蓝藻水华(cyanobacterial bloom)都因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而引起了全球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大背景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ARGs的富集、传播和扩散,极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改变和服务功能损失。湖泊水库水体中具有丰富多样的细菌,其中携带有ARGs的细菌被称作抗生素抗性菌,水生生态系统通常被认为是环境中ARGs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由于人类经常与水直接接触(例如,游泳)、直接饮用水和食用水产品,所以与其他水环境相比,人们更容易受到淡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的感染。湖泊水库细菌物种分布通常受到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蓝藻水华、水体分层和细菌生活方式(自由生和附着生)等。这些因素可以显着地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但这些因素(尤其是蓝藻水华)对湖库浮游细菌抗生素抗性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水生态健康研究组(杨军团队)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水库蓝藻水华期和非水华期、自由生和颗粒附着生细菌所携带的ARG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共检出145种ARGs和9种可移动遗传因子,其中具有外排泵抗性机制的多重耐药基因最具优势(68.93%),非水华期自由生细菌的ARGs丰度最高;蓝藻水华期的ARGs种类数低于非水华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共有的ARGs丰度贡献分别是99.8%和96.9%;蓝藻水华对自由生细菌ARGs丰度的抑制作用较大,对附着生细菌ARGs功能组成的影响较强。在水华发生和消退过程中,ARGs的分布与3种可移动遗传因子、低丰度稀有细菌密切相关;ARGs的群落构建还受到随机性过程的影响,其中自由生细菌ARGs群落较附着生细菌具有更高的随机性水平。因此,细菌的生活方式是能引起ARGs对蓝藻水华差异性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该研究为深入理解ARGs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可为湖泊水库ARGs监测、安全评估、生态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参考。
研究成果近日以The antibiotic resistome of free-living and particle-attached bacteria under a reservoir cyanobacterial bloom 为题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国际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8, 117:107-115。城市环境所硕士生郭云艳为第一作者,研究员杨军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的资助。
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研究所
欢迎关注中科紫鑫人事招聘相关信息:http://www.ngscn.com/index.php/Job/empl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