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养殖现状“破解”产业发展趋势

5月8日-10日,山东省畜牧局在潍坊召开了第三届“中国猪业山河论坛”会议。论坛的参与者有生猪产业专家、养殖场管理人员、政府官员等,芝华数据受邀参加会议,并对山东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规模化发展的养殖大省

山东省是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生猪出栏量仅次于四川、河南和湖南,生猪出栏量占到全国的6.8%。从时间轴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期,山东省生猪养殖量出现了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养殖量增长速度放缓,年均增长稳定在0.6%左右。

山东省下辖17个地市,生猪养殖呈现规模聚集的状态,其中养殖量排在最前的是潍坊、临沂、菏泽、德州和济宁,仅这五个市的生猪出栏量就占到全省的76%,是山东省生猪主产区。而烟台、泰安、渠道、聊城和济南出栏量占比全省31.2%,是山东省生猪中产区,其他市区则养殖量较少。

据了解,山东省的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和水平也高于全国。2005年以来山东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经历了从逐步提高到平稳上升的变化,2005-2007年间,山东省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从46.1%提高到68.94%,到2010年达到73.79%。2017年,山东省前18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生猪年出栏量占本省15%以上,2020年预计占比将达到40%左右。

根据芝华数据监测与调研,2017年山东省前18前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生猪年出栏量占本省15%以上,2020年预计占比将达到40%左右。2017年山东省PSY年均增长1头以上,规模企业PSY年提供25-30头。生猪屠宰均重115KG/头,比国际水平提高15KG/头。近几年山东省人均饲养效率有大幅提高,2017年人均饲养母猪在150头以上,育肥猪1000-3000头,提高近3倍。山东养猪场户数从2011年的152.94万个减少到2017年的55.01万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猪场户数2017年比2011年减少了64.58%,仅为53.43万个。在区域养殖发展中有一大批50-200万头的养猪大县的形成。

注:18家龙头企业如下:

温氏、牧原、汉世伟、正邦、正大、大北农、新希望六和、金锣、龙大、福祖、环山、牧联众兴、荣昌、瑞东、蓝思、江泉、益生、得利斯

此外,山东省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其生猪养殖分布也紧靠粮食主产区。因此当地的生猪养殖无论在饲料成本还是地形和地理区域位置上都占很大优势,在全国都拥有竞争优势。

生猪外运大省

虽然山东省年人均猪肉的消费量是呈逐年增长趋势的,但增长速度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有减缓。2000-2010年间,人均猪肉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7%,而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降为0.9%。2016年山东省人均猪肉消费量甚至同比下降4.5%,为12.8千克。

而这些生猪除供本地消费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运往省外,因此山东也是生猪外运大省。省内的生猪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有5万余头种猪外调,以满足周边省份猪种的改良,其中有近1/3生猪及产品外调京沪杭宁和出口国际市场。

生猪产业发展三大趋势

纵观山东省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芝华数据对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判断与总结。首先是大型龙头企业一体化发展和家庭农场并存的趋势。大型龙头企业一体化发展在成本控制、资本运作等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对推动和引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农场能促进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和解决地方人口就业问题,因此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发展是未来生猪养殖的一个趋势。

其次是畜牧食品化发展。山东猪业分会的300份调查问卷显示,城市中产阶级70%以上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所顾虑,而近40%的中产阶级愿意出2倍以上价格购买令人信服的畜产品,可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和猪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大多一体化企业在向下游食品发展,将猪由“杀出来的”向“养出来”的回归,猪肉的品牌化建设正在逐步实现。此外,地方猪品种猪肉占据中高端猪肉市场,而外三元品种猪肉将占据中低端猪肉市场。

最后一个趋势,则是饲料成本的控制将逐步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太大,造成我国生猪产业几乎没有竞争优势,因此未来,在控制饲料原料成本方面要加大研究力度。从饲料配比方面而言,高蛋白一定导致低效率高成本,因此低蛋白配比是走出养殖高成本的一个路径,要用高纤维、低蛋白、低能量来替换高蛋白。行业研究非豆粕论的可行性迫在眉睫,可以考虑用玉米+花生粕+赖氨酸+人工合成酸等途径来实现。此外,发展高纤维低能量日粮也很重要,实现途径可以采取湿拌料低能量操作。

    (文章来源:芝华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