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高也难撼动大量进口格局

大豆作为重要的进口农产品,近年来其进口量和国内产量很受关注。由于收购价上涨,加上国家加大补贴力度,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3年增加,预计2018年大豆产量将达到1580万吨,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媒体报道,黑龙江省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东生79”, 填补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没有突破24%的空白,新品种脂肪含量比进口转基因大豆提高3-4个百分点。

国产大豆产量的提高和一些脂肪含量提高的大豆新品种推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当下的大豆进口贸易格局?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专家顾祥新介绍了2018年我国进口大豆:2018年一季度,美国仍然是我国进口大豆最大来源国,第二名是巴西,第三名是俄罗斯,2018年我国还从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进口大豆。一位农业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进口来源多元化确实对我国比较有利,比如我国既可以多种大豆,同时还可以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国家进口大豆,由于没有形成对美国大豆的单一依赖,我国在面对美国时有底气,反而是美国国内反对对华贸易制裁,不希望美国政策波及大豆贸易的声音更大。

谈到国内大豆新品种和大豆增产对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顾祥新认为影响不大,国内榨油原料还是以进口大豆为主。他说,“我国对食用油的消费量太大,现在国内生产的油豆远远不能满足食用油市场的需要,所以近期不管大豆品种怎么改善,都很难对我国的大豆进口格局产生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用来生产饲料,对国际大豆市场的依赖性强。”顾祥新说,“如果要满足国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要占用我国大量耕地来种植大豆,这样就没有耕地去种植其他作物了。”他也提到了当前国内大豆生产的困境:大豆亩产低,收购价格低,农民没有种植的积极性。

面对国内大豆生产的困境,上述农业企业相关人士也表示,大豆价格低、效益低,大豆增产和品质提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大豆进口格局,运用世界的农业资源来满足中国人对大豆等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本身不是坏事。顾祥新则认为,“基于目前的国内情况,要想从整体上摆脱对国际大豆的依赖是不现实的,不过通过自力更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依赖度。”他说,一方面要提高补贴,增加国内的种植面积,使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从85%降至70%,大豆价格上去了,农民得到了利益才会增加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国内要加大研制大豆新品种力度,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

从这个角度看,黑龙江等地努力研发推广高脂肪大豆新品种,虽然暂时无法撼动大豆进口格局,但也有其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