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考验转基因玉米籽

译言网,2012-10-07

伊利诺斯州农场主迈克.西里尔(Mike Cyrulik)并未预见到今年的旱灾,同年春,他在其5000英亩农场的一片地里种植20袋的新型玉米籽。现在,离收获仅有数周,他和邻居们的许多玉米都已衰败或者正在枯萎。但是他那片种植新型玉米籽的农田却幸免于难。长势良好的作物“最终成为小镇居民的谈资”, 西里尔(Cyrulik)声称,他期待在布卢明顿的220英亩农田能有显著更高的产量,30至50蒲式耳。

原因在于抗旱型玉米,由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先正达(Syngenta)出品,就在2011年生长季来临前开始限量销售。实际上,三大主要种子生产商——先正达,以及杜邦(DuPont)和孟山都(Monsanto)——都希望和西里尔同样成功,正如其在半世纪来侵袭美国的最严重旱灾中所获。

当先正达和杜邦先锋公司加强推广所培育的新一代玉米籽,以便农民们提高缺水作物的收成之际,毁灭性的旱期来临。在孟山都的实例中,该公司不断进行第一种具有耐旱性的转基因经济作物上市前的田间试验。

孟山都旱灾和水资源利用领导者马克.埃奇(Mark Edge)表示,耐旱性是农业研究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最近些年,技术上允许更加迅速地筛查原始遗传物质,有助于推进此领域的传统育种和转基因计划。

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生物技术作物就在市场上出现,不过对工程师而言,诸如抗虫和抗除草剂的特性由于涉及单一基因更加容易。植物如何有效利用水源,以及如何应对缺水,都是由许多基因组与植物器官控制的更加复杂的应答。环境因素亦有关,譬如旱灾发生的时机。

鉴于这些理由,研究者表示,迄今为止尚未明确究竟是常规育种还是遗传工程、或者互相结合将更加有效提高许多作物的耐旱性。

普渡大学农学家米奇.图斯塔(Mitch Tuinstra)表示,对耐旱性而言工程技术上的部分困难是研究者必须找到对植物应答有充分重大影响的基因,以便获准大量商业化投资。一般的转基因作物能够耗费孟山都十年以上时间和1亿多美元方才进入市场。

“它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机制,然而我不认为将要发现解决所有问题的妙法,”他说。科学技术并未改变植物需要水源的事实,他表示。

孟山都的抗旱玉米去年12月已获美国监管部门批准,其含有来自一种常见土壤细菌、减缓玉米吸水的基因。在明年销售前,此种生物技术作物一直在经常遭遇中度旱灾的州份如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进行田间试验。按照规定的耕作方式,迄今为止农场主们见证良好的效果,埃奇表示,但随后的收成,预期并不显眼——个位数比例的产量增长。

随着研究深入,涌现更加丰硕的成果。玉米正是早期重点,但是孟山都也处于耐旱性转基因棉花的初期开发阶段。杜邦和先正达最终计划推出各自的转基因玉米,适种于干旱地区。

尽管先正达玉米在己农场获得成功,西里尔仍然不能回答当初的问题——在降雨正常年份产量如何实现——促使其首先进行试验。他考虑为种子支付额外费用可能有利,在旱季时提供安全保障,但是当正常雨季来临时,产出仍将必须符合一般标准。

那种困境——玉米带的农场主们为备旱应在何时投入多少——可能更加普遍,如果气候变化导致更加极端或者不测的旱灾。新型耐旱性玉米是答案么?“我不知道。我并未打算把农场押注于此,”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