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试种海水稻改良盐碱地
发表日期:2018-05-23 10:28PM 阅览次数:
从包头市东河区农牧业和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包头市在沙尔沁镇东坝村实施了由相关企业发起的千亩水稻种植项目,其中有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海水稻品种,种植海水稻在包头乃至内蒙古尚属首次。
相关企业发起的千亩水稻项目,2018年引种天隆619海水稻等水稻新品种6个,其中就有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海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045亩,后期还将在稻田里放养螃蟹、鸭子,通过蟹稻共生、鸭稻共生的模式生产绿色食品(大米)。海水稻并不是要种在海水里,它是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表示,用稻作改良技术改造盐碱地和滩涂,可为我国增加1亿亩良田,每年多增加300亿公斤粮食,相当于多养活8000万人口,因此,我国近年来正在大力推广海水稻的种植。
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一带的土地全是盐碱地,所以农民收入上不去,尤其是黄河水一涨往往颗粒无收。台湾中正大学的专家蔡泰和教授表示,在黄河沿岸种植水稻会有很大困难,但黄河水其实也是很适合种植海水稻的,土壤经过改良后问题不大。他们曾在黑龙江试种过,那边种水稻要比包头容易,但他们认为做长期生态循环的种植模式,就是蟹稻共生、鱼稻共生和鸭稻共生,这种模式对于水土改良以及农民增收会有很大帮助。东河区农牧业和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永光表示,种植海水稻在包头乃至内蒙古尚属首次,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对于改善地区种植业结构将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