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小麦赤霉病,我们要当回事儿

我们还是把小麦赤霉病当成“狼”来说。

“狼来了 ”、”狼来了”——小麦赤霉病发生了,但发生的结果没有像我们说的和想象的那么严重,产量没减少多少,有赤霉病粒的粮食粮库也还是照收不误……于是,这个“狼来了”就变成了“故事”,大家说说、讲讲、听听而已。

但给我感觉,赤霉病这条“狼”也通过上述这些摸清楚了我们不“玩真的”的“脉搏”,甚至开始欺负我们的“软弱”了。这不,今年小麦生产上,我们对赤霉病不“玩真的”,赤霉病对我们可开始“玩真的”了。它“玩真的”的结果可能真的该让小麦减产了、该让有病粒含毒素的粮食卖不出去、我们自己也不敢再吃了……

下边是今天上午我们“小麦专业群”成员张志明老师在群里发的消息——

再谈小麦赤霉病:近年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南片麦区赤霉病发病比率越来越高,发病程度也呈现逐年加重的情况,作为一名小麦种子推广者,近日三天两头接到县级代理商或者农民的投诉甚至威胁,说你们的品种特别不抗赤霉病,我都打了3-4遍药,甚至连市场上最好的某某某都用上了,还是一地白穗,你们来给我个合理解释,得赔偿我损失。今天,我们不谈赤霉病发病的气候原因,因为这已经是烂大街的常识,只谈为什么有的农户打了2-3遍药还是防不住赤霉病,除去气候因素外,笔者经过分析,斗胆提出2个原因:打药时间不对,打药成份不对,尤其是第二种,不仅对预防赤霉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诱发赤霉病的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品种会出现不防治赤霉病轻,防治反倒重的根本原因,对此我郑重提出一个观点,就赤霉病防治而言,打药时间不对和用药成份不对,不如不打,否则会人为制造赤霉病发病的条件。希望大家多多讨论。

从张老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和我最近几天了解到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发展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小麦赤霉病不是防治了,它就像其它小麦病害一样能够被“治住”。从总的防治效果看,是“管事儿”的少,不“管事儿”的多。当然,我也在想,就打药防治后不“管事儿”的品种或地块来说,如果要是不打药,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更严重呢?或真的就像张老师说的“打药时间不对,打药成份不对,尤其是第二种,不仅对预防赤霉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诱发赤霉病的发生”?

昨天,河南驻马店地区我的一个搞生态农业的朋友王献伟、王总跟我说,小麦赤霉病就即使是“抗病”的品种,我们对其病虫害的防治也不能放松、也要讲究方法,防治首先要考虑制剂的剂型、纯度,以及喷药的时机和温度水分等,这样才可以产生好的效果。

王总他还告诉我,同样是打药了,他们那里种的囤麦257比其它品种和其它地方的囤麦257表现对赤霉病的抗性强。

今天上午,就漯河我们育种试验地繁种几个品种赤霉病发病情况,我们清爽也跟我说,几个品种,同样都进行赤霉病防治了,但结果是不一样的,对赤霉病有一定抗性和耐性的品种防治效果就非常明显,相对其它品种效果就表现差。她还给我发来了差异明显的照片……

王总和我们清爽说的具有抗病性或耐病品种都说的是囤麦257。虽然囤麦257在区域试验的“抗病性鉴定”中小麦赤霉病也是高感,但生产中囤麦257的赤霉病就是轻或没有。当然,这种“轻”或“没有”都是在进行了防治后的,且效果的确明显!

这样就又引出来一个以前我们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是否有,品种自身抗、耐性+药剂=有效果或效果明显?

小麦赤霉病发病“诡异”,而在我们今天还没有“高抗”和“免疫”的品种,且相对抗赤霉病小麦育种还较难时,我们应该有必要通过“植保”试验和设计等手段,摸清楚小麦赤霉病与不同药剂和对赤霉病有抗性、耐性等不同表现、不同品种间的关系,譬如就像是张老师所设计的:“明年在赤霉病高发区做个试验就行,4个处理,1、不施药2、喷水3、普通药剂4、对口药剂”等。甚至有必要将“表面活性剂”类的“渗透剂”、“黏附剂”和有机硅等这类“疑似”对赤霉病发生有“助长”作用的添加物质都做为试验中的一个因素加进试验里来处理、比对……其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小麦生产上抗赤霉病品种短缺和“高抗”、“免疫”品种还没有的问题,为小麦赤霉病高发区和“备”高发区的小麦生产、品种选择、赤霉病防治等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狼来了”、“狼来了”,赤霉病这条“狼”来与不来看似并不可怕,但如果真的实施小麦粮食中有3%以上的赤霉病粒就被“拒绝”收购时,那才是“狼来了”了呢!因为,即使是抗赤霉病品种,在赤霉病高发年份,小麦粮食中达到3%的赤霉病籽粒也还是容易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做好包括栽培和环境改善等综合措施和“不能光等着抗病品种”的同时,一定要让“植保”起到应有的作用。

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是一件大事,是关系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事。既然是“大事”,就需要有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研究和预防其发展危害等项事宜中来。我们不能拿其不当回事儿,更不能让一个“种业公司”或“一个人士”来“扛”赤霉病发生后的这些事儿!

下图:药剂防治后的囤麦257赤霉病发生情况表现——真的是没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