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及管理技术

一、选地与选茬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较高的土壤,前茬为玉米、小麦为首选。没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秋季浅翻深松整地,垄作地块要起好垄,平作地块要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

去年秋季没来得及整地的玉米茬,在融雪后土壤未解冻时用灭茬机械灭除地上部秸秆,土壤化冻达到耙地标准及时进行对角耙地,耙深15-18cm,耙平耙细后镇压一遍达待播状态,适时播种,出苗后深松起垄;小麦茬在土壤化冻达到耙地标准及时对角耙地,耙深15-18cm,耙平耙细后镇压一遍达待播状态,适时播种,出苗后深松起垄。

二、主体栽培技术

1、垄三栽培技术:垄距60-70厘米,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小行距15-18厘米。

2、密植栽培技术:包括大垄密植栽培、小垄密植栽培、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

3、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垄距110厘米,垄上种植4行。

4、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垄距45厘米,垄上双行栽培。

5、30厘米平作窄行密植:行距30厘米,平播。

三、种子及其处理

1、品种选择

第四积温带主栽黑河43、克山1号,搭配种植北豆10、黑河53、金源55。第五积温带选择华疆4号、北豆42号、黑河45、黑河50。第六积温带选择黑河35、华疆2号、北豆36、北豆26。

2、种子质量及处理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0%(成苗率),含水量不高于13.0%。选用35%的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60—80拌种。

四、施肥

首先是增施农肥,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用量22.5吨以上。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量:一般中等肥力地块垄三栽培时氮肥25-35公斤,磷酸二铵150-225公斤,钾肥50-75公斤。采用密植栽培时施肥量增加10-15%。大豆在初花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5公斤,溶于200公斤水中进行喷施。

五、播种

1、播期:当地温稳定在 7-8℃后可以适时播种。一般情况下平原乡镇5月1日-5月15日;山区乡镇5月10日-5月25日。

2、密度:垄三栽培公顷保苗30-33万株左右为宜,密植栽培公顷保苗40-45万株左右为宜。

六、田间管理

(一)及时趟地

当大豆拱土时及时趟蒙头土,深度1厘米左右。于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深松,深度25厘米左右为宜。大豆株高25-3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趟地,深度8-12厘米;大豆封垄前进行最后一遍趟地,深度8-12厘米。

(二)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好可采取土壤封闭处理,春季干旱区提倡苗后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大豆播后出苗前5—7天进行,常用配方:

(1)90%乙草胺1.7~l.95升+72%2,4-D丁酯0.8~1.0升或

(2)72%异丙草胺2.1~2.8升或90%2,4-D异辛酯0.45~0.6升,对水均匀喷雾。

(3)90%乙草胺1.7~1.95升+75%噻吩磺隆25~30克(或15%噻吩磺隆150~220克)兑水225~300升均匀喷雾。

2、苗后茎叶处理:

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进行,常用大豆田茎叶处理除草剂配方。

当田间杂草主要有稗草、藜、苋、蓼时采用配方:

(1)25%氟磺胺草醚1.5~2.0升+ 12.5%烯禾定1.0~1.5升(或5%精喹禾灵1.0~1.5升或10.8%高效盖草能0.5-0.8升或5%精稳杀得1.0升)

田间杂草主要是稗草、藜、苋、蓼伴生刺儿菜、苣卖菜等时采用配方:

(2)25%氟磺胺草醚1.0~1.5升+48%苯达松1.5~2.0升+12.5%拿捕净1.0~1.5升(或5%精喹禾灵1.0~1.5升或10.8%高效盖草能0.5-0.8升或5%精稳杀得1.0升)

(3)48%异恶草松0.75升+25%氟磺胺草醚0.75~1.0升+12.5%拿捕净1.0~1.5升(或5%精喹禾灵1.0~1.5升或10.8%高效盖草能0.5-0.8升或5%精稳杀得1.0升)

(三)、病虫害防治

1、大豆食心虫:对大豆外观品质和商品等级影响严重,必须加强统一防治工作,根据虫情预报,在防治时期内如果大豆封垄好,用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棒熏蒸。公顷用量1.5-2公斤;如果封垄差,可用2.5%敌杀死等菊酯类农药公顷用量0.3-0.45公斤,加水50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2、蚜虫和红蜘蛛:每公顷用35%赛丹乳油1000-1500毫升,或用10%的吡虫啉1500克,或用1.8%阿维菌素制剂150毫升,兑水450-500公斤喷施。

3、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当叶片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公顷用量1.5公斤,兑水450公斤喷施。

4、大豆茎折病:选用抗病品种,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60-80进行包衣。均衡施肥。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配方,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施用化学除草剂。不使用残留除草剂,不过量施用除草剂。

七、收获

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采用机械联合收割。割茬低不留底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4-5厘米,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责任杜兰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