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多重要?拜耳、隆平高科、中种、大北农已布局很久了
世界水稻看中国,中国水稻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翻开世界地图,水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种植。据统计,全球水稻种植面积23.97亿亩,海外水稻超过9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水稻种植最集中的地区,也成为国际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的主阵地。谁抢占了这里,就意味着在水稻全球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4月17日,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企业家论稻”在三亚举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大北农集团作物科技产业总裁助理、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军民,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毅,拜耳作物科学种子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及拜耳作物科学亚太区政府与公共事务总监叶大维,美国水稻技术公司董事长、列支敦士登王子 Constantine Liechtenstein围绕“走出去,水稻全球化寻求新机遇”等话题展开对话,为种企国际化建设与水稻全球化发展建言献策。
把握机遇,竞相布局国际市场
“印度水稻种植面积约6.3亿亩,但是平均产量只有3吨/公顷,杂交水稻面积仅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左右。从2010年到2016年,拜耳在印度的水稻业务一直维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叶大维介绍,拜耳种子业务已经开拓东南亚及南亚市场多年,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是印度市场,为针对东南亚、南亚市场进行育种,拜耳在印度海德拉巴建立了现代化育种基地,并建有现代化加工厂。此外,在新加坡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验室,用以辅助各个国家的育种家开发新产品。
拜耳作物科学种子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及拜耳作物科学亚太区政府与公共事务总监叶大维
在中国,每年杂交稻种子出口4万余吨,主要集中在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国内种子企业也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
“东南亚、南亚水稻种植面积是我国的近4倍,而杂交水稻推广率不足10%,市场空间巨大。”杨远柱介绍,隆平高科在成立之初便开始开拓海外市场。最初,隆平高科和大部分企业一样,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只停留在国际贸易层面。由于意识到仅仅依靠国际贸易无法提供完全适宜海外发展的品种,2007年,隆平高科确定了国际化研发先行的战略。目前,在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建立了研发中心,在海南成立了三亚海外研发中心总部,致力打造以三亚为核心,以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为重点,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杂交水稻研发创新体系和品种测试网络,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宜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
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纯的“种子贸易”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由“品种输出”转变成“本地化研发”,这是杂交水稻“走出去”的跳跃式升级。隆平高科在努力,国内其他企业也在努力。2012年,金色农华开始水稻的国际化业务布局,2016年,中种集团在孟加拉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专业化、国际化的团队,我们在不断走出去。”杨毅说。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毅
唯有品种创新,方能站稳海外
怎么做好海外业务?杨远柱认为,目标国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营销渠道,国际化开发经验,国际人才,种质资源等均影响着海外研发,其中种质资源又是最重要的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好的种质资源是杂交水稻海外研发面临的巨大挑战。”杨远柱说。
自第一个商业化杂交水稻组合XL6育成后,杂交水稻在美国快速发展,其水稻单产水平位居全球第四,且生产的稻米大部分用于出口。美国水稻技术公司董事长、列支敦士登王子Constantin Liechtenstein表示,美国之所以能成功推动杂交水稻的商业化,主要是因为有好品种,在他看来,科研与对科研成果的保护至关重要。
美国水稻技术公司董事长、列支敦士登王子 Constantine Liechtenstein
“拜耳水稻业务增长的贡献率,主要来源于产品创新。”叶大维介绍,对于各地对大米的多样化需求,需要根据不同需求来开发不同产品。“比如印度西北地区,需要长粒早熟品种,北部地区需要中粒或短粒品种,而中部地区需要圆粒型品种,所以最重要的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育种方向。”在育种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制种效率,减少成本,并根据农民种植习惯,最大程度提供全程化解决方案。
大北农集团作物科技产业总裁助理、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军民
“只有‘走出去’才能实现中国种业的强国梦。未来,我们要加快海外研发进程,将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李军民说。
记者 | 叶凤林 叶香玲 李伟文
摄影 | 郑建斯 吴尚峰
编辑 | 叶凤林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