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使坦桑尼亚水稻产量翻番

据坦桑尼亚主流媒体《每日新闻(Daily News)》记者Issa Yussuf 2018年4月11日发自桑给巴尔的专题报道得知,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女士率大使馆相关人员和当地政府官员一道,参加了“2018年中国水稻种植技术惠坦行”活动的启动仪式。

当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女士访问南昂古贾地区彻橘(Cheju)村的稻农时,她与稻田中的农民一道,冒着大雨,热情地参加了水稻秧苗移栽工作,她说这是她一生中难得的经历。

在完成秧苗移栽后,王克女士向农民、农协领导、政府官员和执政党(Chama Cha Mapinduzi)成员发表了讲话:“在水淹着和布满淤泥的稻田里劳作,是一项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大力支持你们,通过应用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穿着印有“增产减贫”口号白色体恤衫和靴子的王克大使在发言中说道。她是在使馆官员和桑给巴尔(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组成部分)政府官员的陪同下,来参加“2018年中国水稻种植技术惠坦行”活动启动仪式的。

王大使和其他发言人在彻橘(Cheju)村水稻种植区举行的丰富多彩的启动仪式上表示,该项活动的开展,将有力地大幅提高当地水稻的产量。

桑岛农业部长Rashid Ali Juma和国务部长Mohamed Aboud Mohamed在讲话中指出:技能、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缺乏,旧的思维模式和持续的靠雨水种植,是当地水稻生产受到制约与挑战的主要原因。

农业部长Juma先生说:“为了我们的农业进步,我们需要改变一切。这里有3000多公顷(4.5万多亩)的土地,而当地农民只用了其中小部分种植水稻。政府计划种植水稻的大面积土地,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当地灌溉官员Ali Uzia Khamis先生说,彻橘村有大约605名农民,在1500公顷(2.25万亩)分配为灌溉农田中,大约只种植了90公顷(1350亩、900块土地),每年生产、收获2季,但农民们收获的水稻产量却很低。

“中国水稻种植技术惠坦行活动”项目最早开始在4个示范村实施,通过专家们的技术培训与指导,这4个村的示范户通过采用中国新技术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就增加了水稻产量。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说:来自中国的水稻种植新技术,也将改变桑给巴尔和坦桑尼亚大陆的农民,这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已经在莫罗戈罗地区开始应用。

王克女士说:这样的举措,不仅结束了巨大粮食短缺的历史,而且使坦桑尼亚能够在丰收年间,向邻国提供部分农产品出口。“在Shein总统和桑给巴尔政府的领导下,桑给巴尔的农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对此感到高兴。”她同时指出,桑给巴尔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作物种植仍处于典型的原始小规模农业经济模式。农户分散,耕作方式落后,品质差,产量不高。大米、面粉、食用油和许多其他食物的供应仍然取决于进口。“因此,桑给巴尔的农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克女士告诉与会者:中国和桑给巴尔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一直积极支持桑给巴尔的民生和工程建设发展。

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就先后启动了农机厂、马洪达糖厂和甘蔗农场等援助项目。

“水稻技术惠坦行活动”项目由“中国援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实施,该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在水稻、玉米、蔬菜、香蕉组培和蛋鸡养殖等5个领域开展了30多次专业技术培训,接受各种形式培训的人数近5000人。

她说,援坦农技示范中心示范种植的水稻,平均产量高达每公顷8-12吨(533.33-800公斤/亩),而坦桑尼亚的水稻平均产量仅为每公顷2吨。“现在越来越多的坦桑尼亚农民采用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并获得丰收。”

王克女士说,到目前为止,坦桑尼亚农民非常接受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并多次到援坦农技示范中心参观学习。由于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显着提高水稻产量,因此不断受到当地农民的推崇。

中国援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陈华林研究员说:“中国水稻种植技术惠坦行”项目在坦桑尼亚部分地区已实施了3年,试验示范的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能够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的家庭收入。他说,“中国援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中国政府帮助坦桑尼亚农业发展而实施的援助项目,是中国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果,由重庆市农科院成果转化平台重庆中一业种业有限公司承建和实施。该中心位于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先后开展了水稻等作物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与坦桑尼亚方面分享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在促进坦桑尼亚的农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技术合作期间,从中国向坦桑尼亚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一批水稻、玉米及蔬菜优良品种,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在水稻、玉米、蔬菜新品种示范种植,以及香蕉组培和蛋鸡养殖等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陈华林研究员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收到来自当地农民、官员和专家对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的好评。我们中心已经先后为1,800余位当地农民举办了30多期的集中培训班,为2800余位当地农民进行了零星的技术培训和咨询。”在 2015-2016年生产季节,中心专家还向滨海省鲁菲吉地区的一位水稻种植大户米图罗先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使用中国技术,他的水稻产量达到了每公顷9.3吨(620公斤/亩),吸引了当地农民成群参观他的农场。米图罗先生说,自从他开始应用中国水稻栽培技术以来,他已经将鲁菲吉当地的水稻产量从每英亩15袋提高到36袋,因此他呼吁坦桑尼亚当地稻农接受中国新技术新方法,遵循中国专家提供的技术指南进行生产,以便获得更高的产量。

陈华林研究员表示,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例如,2017年在达卡瓦镇实施村级水稻种植示范项目,示范地块的水稻表现良好,产量高、品质好。

他说道,在2个靠雨水种植的示范地块,平均每公顷单产为8.1吨(540公斤/亩),最高达8.6吨(573.33公斤/亩); 4个灌溉示范区的平均每公顷单产为9吨(600公斤/亩),最高达10.1吨(673.33公斤/亩)。

陈华林研究员表示,中国农业技术已经在莫罗戈罗达卡瓦镇的水稻生产区,为1000多公顷(1.5万亩)稻田的2000多位农民的生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援坦农技示范中心的专家向示范区的农民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派遣中国专家前往种植现场,除提供技术指导外,还提供适量的种子、肥料和小型农业机具等配套农资,其中农机具包括微耕机、水泵、小型脱粒机、摩托车、背负式喷雾器、锄头和镰刀等。

“我们相信,通过实施惠及当地农民的技术转移计划,通过实施示范推广中国农业技术、农机展示和技术培训等项目,可以让当地农民受益,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增加产量和经济收入,减少贫困,帮助坦桑尼亚农业发展,增进中坦人民友谊。”陈华林研究员补充说道。

摘编自坦桑尼亚2018年4月11日《每日新闻(Daily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