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打头阵”春耕气象新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时下,中原大地正值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各地农民积极投入到田间生产管理中。“比起以前,现在的农民种地更加注重对农业新技术的使用,植保农机具更加先进了,很多农户愿意让合作社直接托管,如今农民种地真是省劲多了。”在田间查看麦田长势的河南省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立华,谈到现在农民种地的变化时很是高兴。
清明前夕,北方天气晴好,记者行走在中原田间,实地探访中发现农民种地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代化农业科技开始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之中,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农药化肥减了量,粮食产量保增长
人勤春来早,在西华县西华农场三分场,种粮大户曹云成每天还习惯性地到自家田地里转一转。
“以前春季麦田管理都是没日没夜地忙,现在就轻松多了,找找专家,地里该打什么药、施什么肥,给小麦‘对症下药’,就不用瞎忙活了。”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的曹云成说。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种植和田间管理。“以前种地不太懂,看别人买啥肥就用啥肥,那样洒到地里,不但没啥效果,而且还浪费了不少钱。”在临颍县杜曲镇,种粮大户程国强一边观察小麦长势一边说,现在有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专家做指导,需要施肥时请专家给麦田开个施肥方子,那样不但能少上化肥,去年的小麦还多打不少粮食。
“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受一些传统观念影响,普遍认为‘多上化肥多打粮’,而实际上土地也要保持‘饮食营养’均衡,优化施肥结构才能让土地健康。”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治土专家党永富介绍。
春节过后,由于春耕生产需要,北方部分地区的化肥市场需求出现小幅增长。专家解释,随着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面源污染攻坚已经初见成效,化肥使用量增幅明显收窄,已经接近零增长,农药使用量也开始减少。
农机上了田间“主战场”,省工省时效率高
俗话说,庄稼长得好不好,三分靠种,七分靠管。正值春耕,在遂平县,河南八佰家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王超运正在遥控着植保无人机帮种粮大户打药。“今年合作社竞标接到一批20多万亩的小麦春季植保订单,这批订单10天内将全部由植保无人机来完成。”“90后”新农民王超运介绍,植保解决了大田农业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过去我们种田多使用手动喷雾器,喷洒1亩小麦要20分钟,现在用无人机植保,不到1分钟就能搞定。
在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种粮大户尚水旺熟练地在地头的农田水利设备上刷了一下卡,200米长、3米高的中心支轴喷灌机便自动开始为小麦喷灌“拔节水”。“有了这个新机器,种地浇水真是方便了!”尚水旺感叹。
在中原大地上,各农机专业合作社也积极投入到田间生产管理中。漯河市郾城区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科伟近期一直忙着对合作社周边农户的小麦进行喷防。“气温回升,杂草生长快,各种病虫草害容易发生,根据实际情况,要采取防护治理措施。”正在田间操作着自走式植保机的王科伟说,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在管理上就要发挥农机优势,给农户种好小麦,保证让农户有一个大丰收。
种田应用物联网,激起农业新动能
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种粮大户唐全合从几年前就开始尝试运用物联网大数据进行春耕春管。“种田依靠星陆双基监测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每天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大田大数据信息。”唐全合很是自豪。
鹤壁市通过利用农业气象试验站星陆双基系统,实现了全市所有高标准粮田万亩方物联网全覆盖。在星陆双基系统操作台前,粮田实景清晰可见,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叶面积指数等实时呈现。
在巩义市康店镇庄头村学朋家庭农场,农场主孙学朋对物联网系统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兴奋地说:“这个系统对我实在是太有用了,知道了田间温湿度,我可以提前预判田间是否会发生病虫害,及早防治;了解了土壤温湿度,对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有了清晰的判断;掌握了光照强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强光照射对大田果蔬的影响。”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逐渐被应用,并不断得到种养大户的青睐。“农业物联网系统能应用于日常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和产品销售等环节,对田间的作物生长状况和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依据,同时还能自动生成产品生产主体管理过程的二维码,保证产品种植期间的可视化。”从事物联网研究开发多年的农信通集团董事长李勇介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农业会离人们越来越近,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