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一穗玉米就知多重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研究员黄长玲
本报记者江娜 李国龙
他出生在武夷山南麓的小城,小时候并没有接触过玉米,通过刻苦的工作和学习,渐渐懂得了育种对国家和农民的意义。
他牢记育种家的使命,30多年行走在育种田里,只为选育出优中更优的玉米品种,“中单808”和“中单909”连续多年被列为我国西南和黄淮海区玉米主栽品种和主导品种。
他选育的品种更受农民和市场青睐,多个品种在试验阶段就已经被市场看中,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7500多万亩,为国家粮食增产超过45亿斤。
他就是我国玉米育种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长玲。
梦想与目标逐渐清晰
黄长玲出生在福建建阳,上大学前,始终未走出过这个小城。
高中他对生物课很感兴趣,高考时就报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全国这么多人,能上大学的都是少数,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每门功课。”黄长玲很珍惜上大学的机会。
作为全国最好的农业类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遗传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气象学、栽培学、育种学、土壤肥料学……所学知识涉及农业科学的方方面面。黄长玲认真地对待每门功课的学习,这也为他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搞农业不懂气象怎么能行,特别是到了现在,工作中不仅要考虑全国的玉米生产情况,甚至要考虑全世界的,如果知识不丰富,就很难考虑周全。”当时的全面学习让黄长玲至今受益,他说,“知识面越宽,学习得越扎实,考虑问题就越全面,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特别是随着个人研究能力的提高,承担的课题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感觉到基础知识的重要。”
大学毕业,他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黄长玲回忆:“当时有一个信念,我希望自己以后去做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但大学读完还不够,还得继续去读研究生。”经过刻苦学习与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他把研究生论文写成两篇文章,分别在我国顶级的农业科学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和《作物学报》上发表,对于一名硕士研究生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
1988年,因为表现优异,黄长玲被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李竞雄院士团队,做潘才暹先生的助手。当时团队里有3个研究方向,他选择了需要经常下田、工作最苦的普通玉米品种育种方向。黄长玲心里想的是,普通玉米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类型,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更大。
播前准备、播种、田间调查、授粉、杂交、烤种、脱粒……玉米育种的工作繁琐程度超过农民朋友种地,而且有些工作还有时间限制,夏天越热的时候就越要到田里去。黄长玲一丝不苟,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做,也练就了扎实的育种基本功。他拿起一穗玉米棒,掂一掂就知道有多重;抓一把玉米粒,就可以估出有多少粒;到田头遛一圈,就可以说出种植密度,估计出产量,甚至分析出杂交重大血缘……
1992年,因为在所里工作优异,他被选派到位于墨西哥城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学习半年。当时,那里的育种研究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机械数粒、机械化播种、流水线作业……各环节紧密配合;那里的管理也高效,81个高级研究人员就可以管理遍布100多个国家的试验;那里的试验规模也很大,一个课题组试验规模就达到900亩,研究人员都是开着汽车到试验田。而当时,我们国内的试验条件还很落后,巨大的差距冲击着黄长玲。
“出国后就更爱国了,更明白了玉米育种工作的意义,作为农业科研人员,我们要育出好的品种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回国后的黄长玲,不仅学到了先进的育种和管理经验,也更坚定了从事玉米育种研究的信念。
选育品种覆盖多个主产区
根据温光环境和地理地势条件的差异,我国玉米种植区划大体可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等,不同区域适宜的品种不同。特别是作为三大主产区之一的西南区,南北跨度大、海拔变化大,农民多在“巴掌田”“鸡窝地”里种玉米,这些复杂的因素对玉米品种的稳产性、抗病性、耐热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黄长玲看来,品种选育中表现一般的会“见光死”,很难在大田生产中规模推广,必须是优中选优的品种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在实际生产中创造价值。
因西南区条件复杂,许多新品种推上市场后一到两年就没了踪影,而黄长玲培育的“中单808”从2007年推广至今,表现十年如一日,截至目前,累计推广3200多万亩,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品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黄玉碧曾这样评价:在我国西南平坝区,“中单808”是唯一推广了10年而种性没有变化的玉米品种,是推广时间最长、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
十年磨一剑,从1990年选配到2007年推向市场,黄长玲用17年的坚持培育了“中单808”。忙着田间播种,忙着查看长势,忙着抢收种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长玲专注地在田间工作。媳妇生孩子,他忙着授粉,没能陪在身边;由于工作,他经常错过了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间,被老师批评“对孩子不负责任”……
接受记者采访时,黄长玲刚过完55岁生日,而对于育种家来讲这个年纪恰是“年轻有为”,许多育种家都是在退休之后甚至古稀之年才培育出有价值的品种。截至目前,黄长玲培育出了19个品种,种植区域可覆盖多个玉米主产区共20多个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500万亩,为国家增产粮食超过45亿斤,其中“中单808”成为我国西南区种植面积第二大的品种,“中单909”成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十大品种之一。
攀登科研高峰,永远在路上。黄长玲也在不断地革新育种技术,从传统技术加经验到结合现代分子技术,从单个分子标记到多个分子标记、再到全基因选择,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改良创造种质、提升育种效率。
做公益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的引领者
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我国种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迈进,大大小小的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开始生长,企业纷纷拜访各大公益科研单位,寻找能够引领企业发展的品种。而由于种种原因,公益性科研单位选育的品种多,但大品种少,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严重。
顺应国家搞产品开发、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的要求,黄长玲到了所里新成立的开发处,负责品种的开发工作。这让黄长玲对农民的用种需求有了深入的了解:“种子要生产、要开发、要销售,我们要经常与农民接触,到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看品种。”
从1997年到2003年,在开发处工作的7年间,黄长玲仍然坚持搞育种,“因为更清楚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种子,才能选育出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
2011年4月1日,在中国农科院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中单909”转让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山西屯玉、北京中农良种、山东黎明种业、北京华奥物种等4家公司以联盟的形式获得“中单909”生产经营权,引起业界一片轰动,“中单909”的转让也被评选为当年“种业十大新闻事件”。
而从更长远来看,“中单909”让业界深刻认识到“有市场价值的品种才是好品种”。截至目前,“中单909”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近两年每年的推广面积均达到1000万亩以上。
“中单808”连续九年被列为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下同)主导品种,“中单909”连续五年被列为农业部主导品种,在全国20多个农业部玉米主导品种中,黄长玲一人就占据了两席。他选育的多数品种,在区域试验阶段就已经被市场、企业和经销商看好,在审定前就被公司购买。
好品种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在许多品种推广、观摩会的现场,都可以看到黄长玲的身影。在现场,黄长玲很忙碌,因为要给农民选种用种讲课、要回答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他也很开心,看到农民丰收的笑容,他更真实地体会到一个育种人的价值。
责任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