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16人培训专家组持续发力 叶县农业越来越“聪明”

《河南科技报》,4月10日:第01版,头版

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16人培训专家组持续发力

叶县农业越来越“聪明”

气候变化已成不争的事实,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无法绕过的关卡。气候变化改变农业生产体系的一些基本要素,给各地区农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国家农业部与世界银行开展合作,启动了“气候智慧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气候智慧型农业。

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前世今生

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是通过推广低碳生产技术和方式,进行气候智慧型和可持续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示范,以减缓作物生产的气候影响,改善作物生产体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保持和提升作物生产率。
在我国,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围绕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生产系统,在河南叶县和安徽怀远县建立了示范区,重点通过开展作物生产减排增碳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配套政策的创新与应用、公众知识的拓展与提升等活动,提高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和农机作业效率,着力创建节能减排和土壤增碳的作物生产与政策支撑体系。项目为30个项目村1.9万多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改进作物生产方式。

叶县项目区涉及龙泉乡和叶邑镇的37个行政村,示范面积5万亩。项目区利用世界银行和国家资金支持,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集成应用品种、农技、农机、植保、节水灌溉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灌溉水、高耗能农机具的投入量,从而减少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农业节能增效。

叶县“聪明”农业幕后的科技支撑
又要粮食安全,又要收入水平提高,又要固碳减排,本身这些都是矛盾的。那么要把这些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而且还要它们之间实现共鸣,寻找共同的目标,这个确实是需要智慧的探索。
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建了16人“叶县技术培训与服务”专家技术团队,在国家项目办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完成叶县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技术培训工作。几年来,他们依托当地村级培训平台,对叶县农技人员、项目区农户、种粮大户以及乡镇和村干部,先后进行了几十场次有关土肥优化管理、主要病虫草害防控和农机农艺等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系统优化与技术改进,围绕气候智慧型农业高产、集约化、弹性、可持续和低排放目标,探索提高生产系统整体效率、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减排潜力的可行途径。

几年来,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叶县技术培训与服务”专家技术团队,在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和农闲阶段,分别采用集中授课、田间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土肥优化管理技术、植保技术和农艺农机等培训与实际指导服务,并进行现场观摩、示范和宣传,建立了制度化、长期化的技术培训体系。

经过持续技术改进和提升,目前项目区大幅度减少了肥料、农药等化工产品使用量,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明显降低了能耗,达到节能减、稳定产量的目的。叶县项目区农业越来越“聪明”。

“聪明”无止境 前途很光明
“气候智慧型农业”探索的是粮食安全、气候适应和减少排放“三赢”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处于起步阶段。
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叶县技术培训与服务”技术团队负责人李向东告诉记者,气候智慧型农业要求通过政策与制度创新、生产方式转变、管理技术优化,建立部门协调、资源高效、经济合理、固碳减排的生产模式,获得粮食安全、气候适应和减少排放“三赢”。而我省叶县项目目前还处在小范围的示范,相对于在政策支持下的全县乃至全省推进,还有很大的距离。
“聪明农业”是没有止境的,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这一课题,迎来“聪明农业”的光明前途。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