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

近期降雨天气对河南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赤霉病在全省有大面积流行的风险。4月8日,省农业厅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准确研判小麦赤霉病发生形势,提前发布病情预警信息,及时组织群众主动搞好病害预防,坚决防止赤霉病大面积暴发成灾。

目前,全省由南至北小麦即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侵染的敏感时期。据各地调查,大部分麦田赤霉病菌源充足,小麦主导品种抗病性差,具备病害流行的基础条件。据了解,小麦赤霉病近年在我省一直呈加重趋势,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且防治时效性强,一旦疏于防治,将造成小麦产量、品质大幅降低,严重影响小麦收购和农民增收。

另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中下旬全省有四次降雨过程,其中14日~16日和28日~30日,全省大部有小到中雨,气候条件对小麦赤霉病菌浸染十分有利,该病流行的风险明显增加,防控形势严峻。

《通知》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抓紧组织气象、科研等部门的专家进行分析会商,对病害发生趋势再进行一次科学研判,并在最短时间内发布预防警报。同时,要根据预报结果,及时向当地政府提出应急工作方案和防控技术措施。

对小麦赤霉病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预防控制技术,特别是在豫南病害常发区、小麦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区、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以及市县设立的示范点(片),要进行全面预防。要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药剂,科学喷洒;若天气条件适宜病害发展,应在首次用药后7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喷药后3~6小时内遇雨,要开展二次防治,以保证防治效果。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植保社会化肥务,努力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要开通热线电话,及时解答农民防控难题;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争时间,抢速度,打赢小麦重大病虫防控这场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