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种质资源 还得加把劲

对种子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6次执法检查的收官之作。关于检查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不容乐观的形势。这一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的确需要得到更好的解决。

万物种为先,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种质资源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现代种业发展、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都离不开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已被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公认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海南检查时看到的珍贵种质资源普通野生稻为例,它们看着不起眼,却蕴藏着大量的优良基因。利用各种手段引入野生稻基因是水稻改良品种、提高单产的关键所在。当年袁隆平团队就是利用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型普通野生稻,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可以说,没有这些种质资源,我国水稻育种很难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这些年,我国在种质资源保护上下了不少功夫,已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48万份、草种6000多份、菌种8000多份、烟草种5600多份。全国第3次种质资源普查和采集工作进展顺利,新发现作物种质资源2.5万份,创制多抗、肥水高效利用资源1500多份。有关部门还对所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基本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对部分特异资源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与功能基因研究,为农作物育种与基础研究提供了支撑。

虽说如此,关于检查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依然指出,当前种质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尚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比如,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种质资源本底不清、地方品种和野生种等特有种质资源丧失严重,如广西壮族自治区1981年还有野生稻分布点1342个,目前仅剩300余个。

又比如,优异资源和基因资源发掘利用滞后,现有48万份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不足2%,难以满足品种选育对优异新种质和新基因的需求,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再比如,资源保护与鉴定设施不完善,种质资源的原生境和非原生境保护力度仍需加强。像海南省虽已建立一些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但因建设资金投入偏低,基础设施简陋,且缺乏后续维护资金和对看护人员的补助资金,致使长期持续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加。

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未来种业发展的更高需求,我们唯有切实行动起来,增加种质资源保存数量、丰富多样性,为今后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发展现代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尽可能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目前,我们可以努力做到的是:加快已获批复的国家作物种质库建设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种质资源库圃,加强地方品种的普查、收集、保存和利用,依法明确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种质资源范围,加强原生境保护,防止资源流失。在资金保障上,加大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经费投入,设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专项经费,推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好种质资源,人才是关键。充分调动种质资源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种质资源绩效考核和人才评价机制,重点支持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创新种质及相关技术纳入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挂牌交易,提高资源共享利用效率,让珍贵的种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责任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