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选育的三个柑橘新品种和新材料通过田间技术鉴定;我院专家参与完成的论文在国际顶...
鉴定专家组在田间对申请鉴定的三个柑橘新品种和新材料实地进行了性状观察和测定,听取了研究团队选育情况汇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实测有关指标数据、质询有关问题后,鉴定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申请鉴定的新品种“蜀新柠檬”、育种新材料“红美橙”和“星柠檬”经芽变或实生变异选育而成,来源清楚,遗传性状稳定。“蜀新柠檬”果大、果形变异美观匀称,果汁率特高,丰产性强,具有鲜食加工兼用品种特性;“红美橙”果肉和白皮层红色变异独特,纯甜质优,种子单胚率较高,兼具栽培和育种利用价值;“星柠檬”果形变异特色突出,兼具商业栽培和园林观赏价值。同意通过田间技术鉴定。
通过鉴定的新品种和新材料将进一步丰富四川省柑橘育种和栽培新资源,为提升我院柑橘育种创新能力,推动我省柑橘产业发展、帮助果农增收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 何 礼)
我院专家参与完成的论文在国际顶级刊物 Nature上发表
2018年3月7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带领的全国团队共同参与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以“Pursuing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with millions of smallholder farmers”(提升中国百万小农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为题的论文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上正式在线发表。该文共有25个参与单位,46名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崔振岭教授为第一作者,张福锁院士为通讯作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吕世华研究员等为共同作者。
该文报道了张福锁院士带领团队针对我国集约化粮食生产用肥量大、资源环境代价高、施肥增产幅度变小、养分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将植物营养学与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有机融合,率先提出了绿色增产增效理论和技术新思路,以高效利用光温资源的高产群体定量设计充分挖掘品种的高产潜力、以定量调控根层水肥供应支撑高产群体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地上作物高产与地下水肥高效协调统一,突破了高产与高效难以协同的国际难题。先后在我国小麦、玉米和水稻主产区建立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通过13123个田间实证研究,验证了技术的增产、增效、减排、增收潜力。在此基础上,与全国2090万农户一起应用这些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并获得了增产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好效果,累计推广面积3770万公顷。
该项研究创新建立了“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围绕生产限制因子,与农民一起开展既适合当地情况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立地顶天”的科研思路。所获研究成果充分说明我国粮食安全完全可以以更低的资源环境代价来实现,为中国农业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绘制了蓝图,为我国农业转型、全面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实现途径,也为全球可持续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 董瑜皎)
我院参加四川省第二十三届科技之春活动
2018年3月6~7日,由四川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组织的四川省第二十三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暨“科技进藏区”科普专项行动在甘孜州泸定县举行。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东,副厅长景世刚,省科协副主席赖静,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甘孜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赵波,中共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以及有关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约300人参加此次活动。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张雄率领有关专家参加此次活动,并代表科技服务专家团在开幕式上做了表态发言。展示了我院服务“三农”的雄厚科技、人才、智力力量和坚定决心,并将进一步集成优势,整合力量,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再立新功。
接到这次活动通知后,四川省农科院选派了食用菌、特色水果、蔬菜、玉米、蓝莓等多个领域共10余名专家参加活动。针对泸定县及甘孜州地方实际生产需求,发放了羊肚菌管理图册、甜樱桃田间管理、蔬菜育苗等增粮增收技术资料1000余份,赠送了新品种种子。我院的展台一直是整个活动最聚人气的区域,现场咨询活动受到基层农技员、农户的热烈欢迎。启动仪式结束后,我院土肥所所长、食用菌专家甘炳成研究员,园艺所甜樱桃专家李洪雯研究员、猕猴桃专家钟程操博士分别赴泸定县兴隆镇沈村、德威乡海子村、杵坭乡杵坭村开展了现场技术培训。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我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刘永红研究员、经作所蓝莓专家董顺文研究员、园艺所苗明军副研究员、科技合作处蒋馨科长等。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合作处 蒋 馨)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18年3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