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石家庄现代农业
石家庄是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780万亩,地跨太行山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蔬菜、果品和肉、蛋、奶产区之一。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加快新时代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建设步伐。
石家庄市被农业部列入“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示范区名单”;智慧农业建设、新农村大喇叭被农业部分别评为2017年度整体推进型、服务创新型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养殖书屋建设、政府购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服务试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平山模式”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议、“全国农机田间日”活动、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及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现场培训会、河北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现场观摩活动暨石家庄农业大数据中心启动仪式现场会等相继在石家庄召开或举办。
千方百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作为粮食主产区,不断增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意识,我市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工作首位,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产粮大县为重点,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主产区生产水平,着力建设一批万亩品种优质化、栽培标准化、灌溉节水化、生产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石家庄粮食常年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76万亩,亩产454公斤,总产达到443万吨,实现了“十四连丰”。其中,其中小麦总产227.8万吨,平均亩产471.2公斤,创历史新高,玉米单产473.2公斤、总产202万吨。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下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立足石家庄优越的自然禀赋优势,准确把握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围绕提高农业供给能力、供给水平、供给质量,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积极打造“一圈两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在打造规模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上下功夫。
在中心城区和鹿泉、正定、藁城、栾城“三区一县”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打造环省会都市农业圈;东部平原县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央厨房”,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山区县大力发展“经济沟+生态农业”,建设特色农业优势区。
环城区域建设了83个都市现代农业园区,东部区域每县(市)重点建设了2-3个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3-5个规模化设施蔬菜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达到89个,西部区域建设了59个休闲农业园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小杂粮面积达到70万亩,初步形成了山区特色产业区。以行唐、灵寿等为重点的北部奶业产业带不断巩固壮大,东部平原生猪产业片区及适度规模蛋鸡养殖得到稳定发展。
强力推进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石家庄这样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及产生的影响都不可低估,以牺牲地下水资源等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抓紧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已成为农业农村工作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石家庄着眼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突出问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
石家庄市突出农艺节水,整合农田节水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改革耕作制度,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种植模式,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度推进“废弃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利用。
建立小麦玉米绿色百亩攻关田、蔬菜节水示范方,节水面积达到3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1130万亩次,实现节肥4.4%。全市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达216个,统防统治作业面积463万亩次,实现节药5.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规模养殖场粪污贮存处理设施累计达到593个,占总任务量的88.7%。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畜禽品种全覆盖、县域全覆盖的地市,走在全国前列。
大力提升品牌质量
随着石家庄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跨越,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正在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品牌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完善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塑造石家庄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我市按照“一县一业、一园一牌”的思路,以县域为单元,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点围绕蔬菜、果品、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等产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力争每县培育出1-2个优势突出、绿色发展、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始终抓好质量安全这个关键,坚持标本兼治,“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环京津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同时,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投入产品源头整治,强化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大产品监测、质量追溯力度,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新机制,全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后培育出“灵寿侯”“五岳寨”中药材、“柏坡绿”、“井陉红”、“苍岩山”、“仙凤园”、“薯香缘”等小杂粮品牌20余个,“苍岩山”、“仙凤园”等品牌被评为河北省着名商标。灵寿凤凰薯业被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命名为“河北甘薯第一大户”。以君乐宝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乳品企业生产规模扩能速度全国一流;婴幼儿乳粉产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水平全省第一;君乐宝婴幼儿乳粉质量国际领先的突破性成就。
切实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步伐,以建设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为带动,发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研发、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区,集中攻关、研发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互联网专区,带动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
完成了智慧农业大数据展示体验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行。智慧农业建设、新农村大喇叭被评为2017年度整体推进型、服务创新型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以正定、藁城、晋州3个县(市、区)和16个农业生产大县县级“益农信息社中心社”建设为重点,全市启动了“百店进村入户”示范试点,农机深松作业机具全部安装了智能监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98%,在全省保持领先。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经营方式创新,切实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三权分置”,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来、经营权活起来,加强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12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2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户数达到351801户,带动非成员农户数417265户。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家庭农场382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9家,经营土地面积466666亩,年经营收入22864.9万元。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石家庄市按照“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优化生态、拓展功能”的指导思想,以“调结构、转方式”为工作主线,以建设农旅结合、产加销游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为载体,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都市休闲农业实现快速发展。
全市认定的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350个,其中省级园区19个,市级园区58个,县级园区273个;园区规划面积268万亩,建成区面积80万亩;完成投资150亿元,新增投资38亿元;园区总产值197亿元,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元氏县、平山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正定县塔元庄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行唐县神树湾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河北省最美现代农业园区。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达到600家,省级以上星级示范(企业)园区达到57个,其中国家级24个,其中四星级17个、三星级7个,省级33个(五星级3个、四星级22个、三星级8个)。2017年接待人数12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90多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3家,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占全省的1/3。
今后一个阶段,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标准提升为引领,以品牌培育为路径,着力打造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构建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需要,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四个提升:
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显着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粮、菜、肉、蛋、奶年产能力分别稳定在430万吨、1280万吨、81万吨、105万吨和125万吨左右,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8.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着提升。农科教深度融合,科技研发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增长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规模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显着提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品牌农产品数量年均增长10%,主要“菜篮子”产品京津市场占有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灌溉用水、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6%以上,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