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报道:我院黏菌素抗药性基因mcr-1研究取得新突破

最近十年,临床上多重抗药革兰阴性菌大量出现,新抗生素研发乏力,使黏菌素又重新成为治疗这些多重抗药菌的极少数药物之一。自2013年在大肠杆菌中首次发现“可移动的黏菌素抗药基因(Mobile Colistin Resistance)”mcr-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在动物(食用动物、伴侣动物、野生动物)、环境(废水、蔬菜、肉类制品)和人检出,但是mcr-1的来龙去脉一直是个谜。

我院牧医所刘玉庆团队与北京大学王辉教授、英国伦敦学院大学Francois教授等研究者对mcr-1的起源和传播的研究文章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spread of the mobilized colistin resistance genemcr-1日前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研究者利用347株公开发表的和110株从中国各地养殖场和医院分离的携带mcr-1的革兰氏阴性菌,描绘了mcr-1的全球分布;从不同的质粒中发现了mcr-1序列共同的直接背景。精确分析表明,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这些mcr-1是在ISApl1转座子介导下从染色体进入质粒,然后传播到不同细菌,数量剧增,导致了目前的全球分布。

本文阐明了mcr-1来龙去脉,也展示了黏菌素抗药性严峻形势,公共卫生是现代畜牧业的命脉,2016年,农业部、卫计委等14部委联合出台《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抗药性防控成为国家战略。我院立足山东省兽医抗药性监测网(Varms)的独特优势,将从生态学视角,继续在细菌疫苗、噬菌体和SPF粪菌移植等方面积极研发,探索出了综合控制包括mcr-1在内抗药菌的新途径。

该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资助,我院为文章第四完成单位,牧医所公共卫生团队刘玉庆、张庆、骆延波、李璐璐、齐静、胡明等承担了山东、河南、广东、吉林四省猪鸡牛样本mcr-1携带细菌的采集、分离、鉴定和抗药性检测工作。

该成果对指导减少兽用抗生素使用量、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