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难点在哪?万钢谈心中的“硬骨头”

科技创新难点在哪?万钢谈心目中的“硬骨头”

科技创新难点在哪?科技部部长谈心目中的“硬骨头”

图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专访。新华网 郭小天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在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

主持人:科技创新难点在一个一个的解决,比如说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科研人员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权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有体现。想问您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是什么?

万钢:当前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在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两个环节。

原创力不是靠人指挥能指挥出来的,要靠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也要靠科学家的淡泊名利,十年磨一剑。所以在技术路线的选择、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管理等方面,要为科学家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只有科学家觉得环境宽松了,他的思维也就宽松了,奇思妙想就出来了。

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要赋予科技人员更大的自主决策能力;要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要做好转化过程中的服务;要解决好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和高校院所能够深度地融合;还要注意发挥青年人创新创业、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到最佳切入点、最佳应用场景和最强的市场需求,来实现个人梦想,也为全社会的创新添砖加瓦。

如何把握未来科技发展大势?科技部部长这样展望

图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专访。新华网 郭小天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面对新时代、新态势、新要求,我们既要有登高望远的宏大格局,又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抓住这样的一个巨大的机遇,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潮流呢?

万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同样,科技也离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整个世界都是前进的,主要国家是有先发优势的,所以竞争和合作是必然存在的。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有忧患意识。

登高望远就是要谋长远、强基础、增实力、促转化,在各个重要领域都要发挥这样的作用。全国的科技人员要更加努力、更加深入基础,解决好制约我们发展的科学问题;企业的科技人员要寻找前沿当中的未来市场,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生产出更高质量、更满足需求的产品,走向世界。我们的科研院所高校,要与产业、企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话我们的实力才能够有所提升。

忧患意识就是需要我们居安思危,现在有好的形势,也要看到我们的短板、弱项和问题。科技管理人员要深入到群众身边、深入到科研机构、深入到企业发展的一线,去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制约科研人员发挥积极性、创造力,解决不协调、不配套、难以落实的问题。

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优化投入结构、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际科学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科技惠民方面要积极深化改革,保持一种不断改革创新的精气神,去解决一些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

重大科技专项如何改善民生?科技部部长举了这些例子

图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专访。新华网 郭小天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一些重大专项的技术放到大众创新、创业当中,应用到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应用到“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重大科技专项都取得了哪些成果?重大科技专项在推动工业化发展之外,又让老百姓有哪些获得感?

万钢:十多年前,按照中央部署启动了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一系列相关的科研项目,在航天、航空、深海、信息,包括环境、疾病防控等领域。这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体现在核电、高铁、大飞机、移动通讯、互联网、超级计算机等方面。

简单举个例子,现在我们都骑上共享单车,小红车、小黄车。有外国的朋友问我,共享单车怎么成了“四大发明”呢?我说单车古来就有,但共享是新技术的体现。导航我们有北斗,定位我们有移动互联网,传输我们有中国宽带、大数据、云计算,后面意味着超级计算机。一些重大专项的技术放到大众创新、创业当中,应用到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应用到“最后一公里”。

重大专项面对于健康、环境、农业也做了很多部署。

新药重大专项创造出40多个一类新药。为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案和手段,抗癌药就比国外进口的要便宜60%。而且,科技人员在创业的过程中还想到病人,为贫困家庭、常用药家庭提供了减免。这是实施重大专项为民服务的重点。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根据新的形势启动了一批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比如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的研究;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新能源、新产业、第五代的移动通讯、天地一体化的结合;在民生领域,对于重大疾病的防控和健康保护、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都布置了重要的项目,这些项目和十多年前启动的重大项目接续发展,为长远保障起到作用。

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形式是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各方的智力和能力,来解决制约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需要的重大难题,同时把它再次回用到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这样就保持了一种持续发展的方法,这可是中国科学家、科技人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所积累的经验,也是中国智慧为世界科技创新所做的贡献。

如何增强百姓科技“获得感”?科技部部长列出着力点

图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专访。新华网郭小天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

主持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技创新如何聚焦到这个主要矛盾的转化,让老百姓有更多的科技“获得感”?

万钢:最重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要考虑到在新时代人们最期望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够使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那就要知道人们的需要是什么。

最大众的需要就是社会的安全。防范各种风险,这是人们最需要的诉求。人工智能、数字化社会,这些建设都可以使他们更加便利、更加安全。

脱贫攻坚仍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科技精准扶贫脱贫要做什么?就是把最先进适用的技术教给贫困地区的农民,我们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用智力扶贫的办法,使长效脱贫机制能够发挥作用。

大家关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一方面要做好污染的检测、防控、处置工作;另一方面,要用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来替代产生污染的产业,比如说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那人们就觉得舒适了、幸福了。

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有健康和卫生。怎么样做好传染病防治,怎么样去针对像癌症、心血管病、肝炎这一类的疑难症,怎么样能够使人们得到预防性的检测,比如说基因检测、现代化诊疗设备,使人们得到及早防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加强全民体育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装备、环境、指导,这都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去研究、去使用、去垂范的。

新时代,科技创新面临哪些新使命?科技部部长指出发力方向

图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专访。新华网 郭小天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万钢表示,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是未来我们的重点。

主持人:说到中国的科技创新,亮点太多了,比如说蛟龙、悟空、天眼、慧眼、墨子、大飞机,说起来都让人振奋。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又会面临什么样新的形势?又肩负着什么样新的历史使命呢?

万钢: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按照十九大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面向这些目标,给了我们很多新的着力点和发力方向。

首先,要登高望远,要看到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和变革的快速发展。要紧紧地抓住强基础、促转化,在未来“三跑”并行的情况下,使科技创新向领跑并行的领域进军。在一些重大关键领域,要实现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超越点,走向世界的前列。

建设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硬骨头”就是脱贫攻坚,要发挥智力扶贫的作用。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是未来的重点,使质量和效益双提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出力。

做到这些,很重要的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落实好各项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发挥科学家精神,鼓励企业家精神,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的精神,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同时又不怕失败、勇往直前地去实现自身的目标,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相关专题:2018年两会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