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赣榆区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现状透视

长期以来,粮食干燥普遍依赖于大阳晾晒。这种传统干燥方式受到气候和场地的制约,存在着干燥效率低、效果差、易污染(马路晾晒)、损失大等问题;特别是在夏季收麦期间经常遇到阴雨天,秋季收稻期间阳光不足,气温偏低,非常不利于自然晾晒,每年因气候的原因来不及干燥,而造成的霉变损失大约为3—5%,如遇灾害年份,损失更大。

近年,联合收获机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稻麦收获速度,缩短了收获季节,土地规模化集中经营又增加粮食集中收获程度,快速大量收获的稻麦与有限的晒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联合收获机收获的谷物得不到及时干燥处理,容易发热变质,极易产生可诱发癌病的黄曲霉素,将会大幅度降低食用口感和种子发芽率。因此,传统场地晾晒与迅速发展的机械化收获水平已不相适应,急需推广粮食干燥机,建设烘干中心。

2016年底赣榆区被江苏省确定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2017年在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过程中,将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薄弱环节重点发展,打通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道屏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烘干机的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粮食干燥单纯依靠自然光晒干的方法,机械化烘干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技术措施,既能去除谷物多余水分,达到安全贮藏要求,又能确保谷物在干燥过程中不受污染,对提高粮食品质、解决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赣榆区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现状

据2016年底统计,全区共有21家烘干中心,烘干设备68台、烘干塔一座(在罗阳粮库),批次烘干能力1395吨,按照江苏省公布的考核办法计算,机械化烘干能力仅为13%;201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区农机局将烘干机作为短板机具进行大力推广,同时争取区财政资金进行扶持,制定了烘干作业奖补办法;农户购买烘干机除了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资金以外,在安装使用后还享受每吨1000-1600元的作业补贴。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典型示范等一系列措施,2017年赣榆区的烘干机数量有了爆发式增长,新增烘干机94台、烘干塔1座(在金山粮库),新增批次烘干能力合计2321吨;新建和扩建厂房约3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余元,烘干能力较2016年底增长了166%。

2017年底全区有12个镇建有烘干中心,烘干中心从2016年底的21家发展到39家,其中新建的有18家,扩建9家;有循环式烘干机161台、连续式烘干塔2座,批次烘干能力达3716吨。主要分布为墩尚11家、沙河9家,城头4家,海头、青口各3家,城西、赣马、金山各2家,塔山、班庄、石桥各1家。39家烘干中心有26家由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兴建、10家属于粮食加工企业、3家属于粮库。

从2017年的建设情况看,农机合作社是烘干中心建设的主力军,比较切合创建示范区发展产地烘干的理念,这也是农机等部门强势推进的结果。

二、赣榆区烘干机的选型

目前赣榆区安装使用烘干机主要有连续塔式烘干机和低温循环式烘干机两种。塔式烘干机组烘干吨位大,工作效率高,需要粮仓周转储存粮食,本区的两家塔式烘干机组由沙河粮库和金山粮库所建;本区的低温循环烘干机以10—15吨的小吨位烘干机为主,低温循环式烘干机价格低、投资少、安装方便灵活,适合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进行产地烘干;已安装使用的品牌有江苏泰州天宇、中联重科的谷王、江苏沃得、安徽的辰宇等。本区安装使用的烘干塔只有两座,烘干吨位800吨,其余全部为低温循环式烘干机。

烘干机需要热源来加热空气,目前使用的燃料有煤、天然气、电、柴油、秸秆等,本区使用生物质热风炉的两家、使用柴油的三家,其余的都使用煤作燃料,今后将逐步淘汰,推广生物质作燃料或者用热泵代替传统热源。

三、机械化烘干的优势分析

1、机械化烘干破解晒粮难题。赣榆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18万亩,粮食年产约56万吨。长期以来,粮食干燥普遍依赖于露天晾晒,每年大约需要晾晒场地5500亩,如果放在路边晾晒,不但影响交通、诱发交通事故,而且还会压碎粮食、造成损失和二次污染。赣榆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夏季麦收期间阴雨天多,而秋季收稻期间阳光又不足,非常不利于自然晾晒,堆放过程中极易产生可诱发癌病的黄曲霉素;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又加快了收获速度,大量收获的谷物由于来不及或者无场地晾晒发热变质。采用机械化烘干收粮全程不落地,粮食机械化收获后直接送进烘干机箱内,烘干后装车运走或进仓,完全不受场地、天气、人力限制,彻底解决了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晒粮难题,是农业又一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绿色革命。

2、机械化烘干提高稻米品质。粮食烘干机可以根据不同品种设计相应的程序,在电脑的智能控制下,采用最佳的速度、温度、湿度进行烘干,受热均匀,稻粒不会爆腰破碎,大米的色泽、口感、香味、粘性和柔软性都有了保障,烘干还能使谷物中的淀粉、糖、脂质等保持在最佳状态,提高粮食营养品质,保证食品质量。

3、机械化烘干抢农时保丰收。赣榆区地处北纬34.5度东经119度,处于稻麦两熟地区的临界点,收割播种茬口紧,采用机械烘干可以不受自然气候限制,适时收割,为下季作物的播种赢得农时,特别有利于麦收后的水稻栽插,秋季的小麦播种也可以提早,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4、机械化烘干催生新兴行业。收粮全程不落地,催生了一批收粮专业户和专业烘干服务中心,他们与农机合作社合作采取“收割、运输、烘干、销售”一条龙服务,通过看地谈价,自己组织机械按计划收割,分批烘干,粮食从田间到机库全程不落地,无停留堆放时间,烘干后直接卖出或进仓,环节少效率高,不但增加了农民的致富渠道,也增加了种粮户的收入;机械化烘干服务成为了农业现代化产业之一。

四、经济效益分析

1、节本减损收益分析。一是节约干燥成本。据测算,机械烘干与人工场地晾晒对比每吨粮食可以节约成本60-80元,省工0.3个。热源不同,成本略有差异,其中煤和热泵成本较低,但煤不环保,热泵一次投资大。二是减少霉变损失。人工晾晒因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容易造成腐烂,平均霉变损失约在3%—5%范围内,按3%计算,每公斤稻谷按2.5元,每吨稻谷可减少损失75元。据粗略统计,赣榆区2017年夏季烘干小麦约8万吨,秋季烘干玉米约2万吨、水稻约12万吨,2017年节本增效约2200万元,同时节省人工近7万个,节约晾晒场地约2500亩。全区56万吨粮食若全部采用机械化烘干,节本减损收益可达8000万元,省工17万个,节省晒场5500亩。

2、投资效益分析。建设一个有6台15吨机组的烘干中心,每个机组购置费6万元,基建加辅助设备加管道等费用40多万元,总投资约需80万元;烘干吨位90吨,全年烘干50个批次计算,总烘干粮食4500吨,烘干中心操作基本都是收湿粮卖干粮,差价每公斤0.4元左右,除去12%左右的水分、每吨50元左右的烘干成本,每吨纯利润可达150元以上,6台机组的烘干中心一年纯利润可达60多万元,经营好的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如果机组增加,投资回报率会更高。2017年赣榆区39家烘干中心总经营收益大约2000万元。

五、存在问题

1、从烘干中心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全区发展极不均衡,大部分烘干中心集中墩尚、沙河两镇,究其原因一是原有基础条件好,形成了粮食加工产业群,有示范效应,在今年的政策促动下,又加速了其进一步发展;二是镇政府在用地审批方面比较灵活,支持力度较大。厉庄、柘汪、黑林三镇没有烘干中心,主要原因是水稻面积小,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2、城西、赣马、青口、城头等水稻主产区,农户建设烘干中心的热情很高,但因用地指标及审批限制,建设阻力大,镇政府对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特别对建设烘干中心项目用地方面不重视、不支持,阻碍了烘干中心的建设。

3、配套设施用地申批程序过于繁琐严苛,不利于烘干中心建设。发改委、农委、国土、环评、规划、镇政府等部门对申报烘干中心建设材料要求过于严格教条,既不符合操作实际,也存在互相推诿、为难农民推卸责任之嫌。

六、发展建议

1、切实解决烘干用地难的问题。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文件精神,烘干建设用地属于设施农业用地,国土、农委、镇、村应该大力支持烘干中心项目建设,各部门协商一致,简化办事流程和手续,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切实解决用地难题。

2、合理规划布局,倡导产地烘干,减少粮食周转运输成本。烘干中心建设少的镇应该查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扶持农户兴建烘干中心。

3、建设粮食烘干中心不仅要用烘干设备,还要有场地、库房以及烘干炉、供电等附属设施,一次性投资大,需要政策扶持和补贴激励。建议加大烘干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补贴力度。

4、建立金融支持机制。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资金有限,农业金融部门应该为建设烘干中心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

5、解决烘干用电问题。对农机烘干用电,供电部门应该免费安装用电设施,电价按农业生产用电最低收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