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再答转基因

2018年,3月7日上午,农业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举行记者会。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回答了转基因产业化等问题。

有记者问到,按照“十三五计划”,中国将推进转基因玉米、大豆的产业化,目前农业部在批准新的转基因安全证书上有没有进展?另外,对于转基因进口安全证书的发放是不是越来越严?

▶ 潘显政回答:

是否准备批新的安全证书,实质上就是转基因的商业化推广问题,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农业部对转基因的管理是明确的、一贯的,即严格按法律法规开展安全评价和管理,通过安全评价后才能获得证书。

第二,转基因商业化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来进行,首先是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比如棉花,其次是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

第三、充分考虑产业需求,重点要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抗病抗虫、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也是按照以上三点来执行。目前只批准了棉花、番木瓜的商品化,没有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

第二个,涉及安全证书发放问题,对于贸易商的进口安全证书的审批和发放政策,没有调整,依据法规科学审批,审批标准、程序、时间都没有变。至于有些公司没有获得审批,是由于相关审批材料没有通过专家评审,符合要求的申请都是正常发放安全证书的。

▶ 关于转基因问题,韩长赋补充到:

转基因问题说到底是个科学问题、法制问题,安全不安全,应该由科学来评价,能不能种,由法规处理,食用不食用,由消费者来选择。


这并不是农业部第一次在人大会议上回答转基因问题,去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农业部也被邀请回答转基因相关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部门在加强转基因监管和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出台了很多举措,当前农业部门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另外,另外,我国发展转基因有没有具体的路线图?”

副部长张桃林:


首先关于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科技前沿技术。在农业的节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抗虫抗旱、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和巨大的潜力。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可控的,是可以有保证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等部门就转基因技术的评价及安全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认和遵循的评价标准与准则,以保证经过安全评价以及批准的转基因产品除了增加我们期望的特定功能外,比如抗虫抗旱功能,并不增加任何其它的风险。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国际科学理事会等众多国际权威机构对转基因安全性进行了长期跟踪、评估、监测,结果都表明,经过安全评价获得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跟与非转基因产品是一样安全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去年以来,已经有120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尊重有关转基因安全性方面的科学结论。事实上,自1996年转基因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发展迅猛,全球转基因的种植面积约300亿亩,种植的国家有28个,另外还有3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使用转基因产品,没有发现一例被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第二,关于我国转基因的发展战略和监管情况。我们国家对转基因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应用上要慎重,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就是要严格依法监管。

应该说,我们国家在转基因的安全性管理上依法严格规范。

首先,我们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遵循国际公认的权威评价标准和规范,同时,我们也借鉴了美国、欧盟等国家的一些做法,结合我们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技术规则和管理体系。二是我们国家有12个相关国家部委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三是成立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具体安全评价。这个安委会现在由75个跨部门、跨学科的专家组成,他们都是农业和医药、卫生、食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
在依法严格监管方面,建立了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系,强化督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我想在这里说明一点,从目前查处的非法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看,它们都是已经获得国外安全证书和我们国家进口安全证书的,并在国外广泛种植,这也表明它们是安全的。但是,由于按照我们的评估规则跟程序,没有批准被种植,所以仍然是违规的,我们还是要对它进行禁止种植。

下一步,关于转基因发展的思路是积极、稳妥的推进这项工作,我们也制定了一个路线图,就是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这样一个路线图来推进工作。就是说,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最后是食用作物。当然口粮我们是慎之又慎,目前为止还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

总的来说,我们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研究、审慎应用、严格管理,推进转基因研究与发展,健康稳定的发展,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