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条锈病见病早 专家支招科学防治病虫害

春季是小麦病虫害多发季节。早在1月19日,淅川县大石桥乡和滔河乡就发现多个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见病日期比常年提前了40多天。近期气温回升,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菌的扩展蔓延,为此,省植保站近日下发了《2018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控、提高防治效果,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受去年9月底至10月中旬连续降雨影响,河南省小麦普遍晚播10~20天。省植保站研究员吕国强说,春节前的两场大雪,给麦田提供了充足的有效降水,土壤湿润也会招致小麦病害的扩展蔓延。

1月19日淅川县两个乡发现多个条锈病发病中心的现象提示,受天气条件、苗情等因素影响,我省小麦条锈病见病早、流行风险较大,赤霉病、麦穗蚜等病虫害也存在大面积暴发的风险。

“据分析预测,今年我省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吕国强提出,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早科学预警,春季麦田管理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监测工作,掌握其发生发展动态,争取防治“主动权”。

鉴于今年条锈病发病早的情况,吕国强建议,淅川县发病区要大面积喷洒杀菌剂,压低早春菌源,尽量推迟条锈病春季流行时期。“沙河以南是条锈病早发区、常发区,从现在开始要密切监控,随时扑灭发现的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3月底至4月初,应组织开展区域性统一防治,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种类多,防控要突出主攻对象、科学防治。”吕国强认为,河南省防控重点应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麦穗蚜等为主攻对象。在防控策略上,要坚持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应急处置与持续治理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在防控药剂选择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各地要结合当地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历年病虫害发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科学有效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