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日前,咸宁市通城县农业局被湖北省农业厅评为2017年度全省农业工作综合先进单位。为此,笔者走进该县农业局,详细了解该局如何坚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方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进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技术创新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数据显示,去年通城县共建设了水稻集中育秧基地66个、移植大田9.8万亩,按照“五统一”技术措施,实现节本增收2200万元;在五里、塘湖等乡镇实施水稻高产高效示范片10万亩;落实了水稻“一种两收”生产面积2.8万亩,核心示范区达到每亩900公斤,辐射区每亩达到850公斤;在农业科技园建设了一个100亩的水稻新品种的展示园,展示中稻新品种12个;推广池塘高效健康精养示范基地4000亩,新建成连片100亩以上的虾稻连作示范基地15个,面积3700亩;秋播生产实现多产业有机融合,在全县打造“两片两区十带”绿肥油菜高产高效生态观光产业融合示范工程。

围绕产业扶贫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方面,该县去年高标准建设了一个5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了创业、展示、推广、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小龙虾产业扶贫基地发展到5400亩,围绕基地选点、施工、放苗、水草、养殖防病等环节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对全县易迁点131个无土蔬菜大棚的材料采购、种苗培植、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工、销售等开展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协调规划建设沙堆九井峰茶业、锦山基地茶场茶叶休闲观光园,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全市首届茶产业职业技能大赛,1人获“咸宁茶匠能人”称号,3人获“咸宁市技术能手”称号;在马港镇石溪村建设彩稻600亩、关刀镇东山村100亩,东山村彩稻基地打造成休闲观光景点,“石溪彩米”申报了有机食品认证。

在抓好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服务的同时,该局自筹资金建设一个100亩标准化中药材育苗基地;朝天椒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106户贫困户签订立最低保护产销协议;香莲种植面积达到0.98万亩,香莲产业实现了种植、观光、加工、销售等融合;中蜂养殖被县政府列入重点扶贫产业,重点选择100户精准扶贫对象进行扶持。

围绕安全生产

着力抓好农业行政执法

去年,该局全力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加强渔政执法,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水库拆围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全县蔬菜、茶叶、水果、水产品基地开展日常监测,共抽取样品670余份次,合格率达到97%。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全面禁止水库投肥(粪)和珍珠养殖,保障水域生态安全,严格执行休禁渔制度,积极开展渔业增殖放流。

;